有人说,长大,就是往身上戴一重又一重枷锁,爱与被爱、欲望与世俗……我们逃不掉,或者是不敢逃掉。
所以,大人们常常会看着那些活在当下的孩子,心生羡慕,他们就如《爱花的牛》的主人公费迪南。
西班牙最著名的运动就是斗牛了,所有人看着一头小公牛出生,就想着有一天它能在斗牛场里所向披靡。因此,几乎所有公牛都喜欢跑、跳、抵角。可费迪南不一样,它只喜欢闻花香。
它会孤单吗?费迪南的妈妈很担心。
喜欢同类、追求伙伴,是动物的天性,无论公牛还是人类。我们害怕不一样,更害怕孩子跟别人太不一样,因为经验告诉我们,这样很容易孤单。所以,所有人都努力地融入世界,想别人喜欢什么,别人喜欢什么样的人,努力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可是,我们到底是谁?我们喜欢有怎样的生活?渐行渐远。不知不觉,我们也会如此要求孩子。其实,更深的孤单,不是跟别人不一样,而是跟内在那个小小的自己越来越疏远。
费迪南的妈妈很善解人意,不强迫,只是建议费迪南去跟小伙伴一起玩,费迪南拒绝了,妈妈就由着他自得其乐,“尽管她是牛妈妈”,作者的俏皮跃然纸上,我不由得反思:如果我不由着孩子做他自己,那我是不是比牛还犟?搞笑又意味深长。
阴差阳错,费迪南成为所有公牛中最厉害的那个,被选中去参加斗牛比赛。正当人们对它寄予厚望,它却沉浸于现场女士们戴的头花,无论锋利的花镖、长长的矛怎么想激怒它,它都静静地闻着花香。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一个接一个,文字又很简洁,读来很有趣。
这其中,费迪南经历了什么呢?在被选去斗牛场时,虽然远离了花香,他也没有反抗,他看到了彩旗飘飘,听到了锣鼓喧天,感受到一派热闹气象。我想,这些从未见过的场景,一定也让它开心。可是,一看到女士们头戴的鲜花,它瞬间无视花镖、长矛、斗牛士的愤怒,只是安静地闻着花香。
那是一种扎根生命最初的本能生长出来的力量。
即使最后败兴而归,没在斗牛场上一展雄姿,你仍可以感受到,费迪南是幸福的,它能终其一生追随自己所好。那种不为世俗所动的安静,不正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真实所求?
而人生来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内核,尊重这份天真、单纯与固执,才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守护。
整本书以黑色线条勾勒画面,孤独、安静,但却不悲伤。像是生命本就丰富多彩,无需过多人工着色,让它展示本来的样子,就已经很好。
这本书百年流传,曾是美国第一本被贴上“颠覆”卷标的作品,1938年曾超越《飘》成为第一畅销书,也曾为德国纳粹列入焚书书单,还曾被改编成金球奖最佳动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