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系【简村夜话】专题推荐,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真正的成熟,不是看清事,而是看轻事……
·1·
今年的灯会可真热闹啊,从腊月开始,关于灯会的宣传便铺开盖地。
爸爸妈妈自打年轻就是爱热闹的两个,听说今年灯会办得隆重,老早就迫不及待了。他们一次次问我,什么时间带他们去灯会。看着他们着急的样子,我心里禁不住笑了起来,果然是老小孩儿呢。
但天气就是这么不配合,春节倒计时的时候,突然降温了。零下二十几度的天气,即便是大白天,在买菜的路上我也会感受到风吹在脸上的凛冽,晚上,那绝对不适合老年人出行。
不过,我时时关注着灯会的情况。虽然春节那几天天气冷得出奇,但人们对灯会的热情却丝毫不减。每天晚上,小视频里都是人山人海。爸爸妈妈依然每天问我哪天去看灯会,我突然很庆幸这几天天冷,要不然的话,让爸爸妈妈在拥挤的人潮里看灯会,岂不是很辛苦?
·2·
因为天气冷而不去看灯会,虽然他们嘴上没说什么,但我能看得到他们的失落。每当电视里播放有关灯会的情况,也不管是哪个城市的灯会,他们都会认认真真地看上了阵子,并且指手画脚地谈论一番。
在天气稍微有点缓的时候,我决定白天带他们去看看。虽然看不到流光溢彩,但也有庙会,也会很热闹。
庙会果然没让我们失望。一入门便是几张巨大的鼓,人们伸手在鼓上胡乱敲着,发出来的,依然是喜庆的声音。爸爸妈妈也加入敲鼓的行列,那一刻,他们像是两个孩子。
小吃街里就更热闹了,来自天南地北的美食,把一条小胡同塞得满满当当。虽然他们并不急着品尝那些小吃,但他们愿意倘佯在那种烟火气里。他们一家一家地看,一个档口一个档口地走,每一步都走在简单的质朴里。
我买了山药片给他们吃。就在阳光下,就在小街边,他们面对面而立,认真地咀嚼那些脆脆的山药片。身边尽是阳光,唇齿间萦绕着香气,岁月静好,就是他们此时的样子吧。
·3·
因为是大白天,灯没点亮。但他们也没有很失落,回家的路上,高兴地聊着这个,谈着那个。大鼓敲起来真响,牌楼看着那么气势,还有那古色古香的庙门……
我心里还是有些不满足的。元宵节看灯,是他们很重视的传统,我也很想让他们在元宵节当天,看看璀璨的灯火。
不过,没两天时间,我就印证了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
正月十四那天,二姐的孩子来我家玩儿,我带着她和我的女儿一起去了灯会。都是小孩子,自然选择在晚上去。灯果然是好看,但人也好多呀!一路上你挨着我,我挨着他。我们三个人在一起,必须一个牵着一个,才不至于被挤散。每到一处,被限流;买一种吃食,得排半个小时的长队……
“幸好没带姥姥、姥爷来,他们根本就走不动。”我看着密密麻麻的人跟她俩说。
她俩一边吃得满嘴流油,一边直点头。还没走到下一处,我们又被限流了。就这样走走停停,平日里一眼能望到头儿的小街,我们竟用了两个多小时才走到出口。
·4·
晚上回家,已经很晚了。我们给姥姥、姥爷买了元宵,用东北老方法滚制的五仁馅元宵,是姥姥、姥爷的最爱。
两个孩子兴致勃勃地同姥姥、姥爷讲述着灯会的精彩,那排灯亮起来是什么样子,现场的舞蹈表演有多精彩,来自南方的小吃摊前面排了多长的队伍……
孩子们的讲述,引起了两位老人对过去的回想。他们同孩子们讲着,当年过正月十五的时候,家家户户自制灯笼,有挂在门上的,有拎在手里玩儿的。
“还记得给你做的灯笼吗?你小的时候,半大半小的孩子多,你们每个人都做一个灯笼,十五那天晚上拎出来,满堡子里跑。”爸爸看着我问。
我当然记得。一个玻璃瓶,半块土豆,一小截蜡烛,便是做灯的全部材料了。灯虽然简朴,却能照亮心中对生活的热情,从那时到现在,这份热情从来没变过。爸爸妈妈的热情没有变,我心里的热情也没有变。
·5·
带着他们看灯的念头,依然在我心里。我知道,看灯的念头,也一直在他们心里。
正月十七,天气已经暖到了零上。当天是周二,我知道灯会的人应该不是特别多了。晚上灯亮起来的时候,我带着他们来到灯会。
果然同我预料的一样,虽然人来人往,但不至于一次次限流。我陪着他们,置身于这些光影中。哪里都好看呀!他们摸摸这个灯,瞅瞅那个灯,在缓慢行驶地玩具车前逗留,在高高的牌楼下合影……灯光洒在帽子上,洒在衣服上,也洒在他们暖洋洋的心里。
“可惜没在正月十五那天带你们来。”我略有遗憾地对他们说。
“那有什么,人那么多,我们也不愿意来。这样不正好吗?灯也看了,我们也不挨挤。为什么非得十五来呢?”妈妈反驳我。
“人这一辈子呀,不用要求什么都达到十分满意,许多事儿,能做到七分就很好了。”爸爸言语不多,却总是意味深长。
·6·
回家的路上,我在路灯的光影里陷入沉思。看灯,这件普通的小事,却让我从爸爸妈妈身上学到了不普通的人生道理。许多时候,我们都在追求完美,但往往是穷尽努力还不能尽如人意,何不放过自己,以自欢喜的心态,在走过的一程程山水里体会幸福的滋味?
这不,满足于七分满的他们又有了新的欢喜。
“我刚才听旁边人说,灯会还有飞凤凰的环节是吗?”妈妈好奇地问我。
“是呀。”我当然知道有这个环节,只是不知道具体几点。
“过些天我们再来看飞凤凰。”爸爸十分肯定地“通知”我。
“嗯,好的。”我一口应允。我知道,他们并不在意在哪一天看到飞凤凰,他们只要求,看到凤凰便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