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基于第1至第10章。
一、外貌
(一)外貌
紫酱色、方脸、浓眉毛、圆眼睛、脸上有许多小疱。
1.从中医五行的角度上看。紫酱色的脸主气滞血瘀、肝气郁结、心脉不畅;方脸浓眉说明了肾精充盛、肝血旺盛(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肝开窍于目,其荣在爪,应注意过刚易折体质);面部小疱,则说明阳明经湿热蕴结;面疱丛生,思虑过重,易生郁结。
方脸属土、圆眼属金、浓眉属木、土旺金虚,木盛火郁。
可能伴随头痛、肋痛、夜间易发心悸怔仲。
2.从性格的角度上说。方脸浓眉,刚毅果决,执行力强;圆眼如炬,观察敏锐,性情急躁。
行事特点:雷厉风行,欠缺变通。
决策风格:重义轻利,易陷偏执。
人际表现:外显豪爽,内藏计较。
结合吴荪甫地处上海一带,东方属木,外在和体内木气太盛,肝气太盛,疏泄不够,导致心火亢盛,肾水不升。
以上判断,如前十章无法验证,待后九章再进行验证。
(二)作用
1.构建视觉化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形成印象。
吴荪甫给我的第一印象:气血运行不足或淤堵(酱紫色脸),脸上许多小疱(内分泌失调,或者脏腑疏泄失调),人比较坚毅(方脸浓眉)。
这里提一提吴荪甫的特殊方面,他激动的时候脸上的小疱会向外冒热气。
如:P48,(前面提到莫干丞向吴荪甫汇报:工人们知道减工钱,今天早上起有点怠工的事情)现在是吴荪甫的脸色突然变了,僵在那里不动,也不说话;他脸上的紫疱,一个一个都冒出热气来。
如:P106,这么想着的吴荪甫(前面提到吴荪甫研究唐云山拿过来的草案,在脑海中构建伟大憧憬机构),便觉得双桥镇的失陷不算得怎样一回了不起的打击了,他兴奋得脸上的疱一个又一个地冒着热气,把“草案”放在桌子上。
二、性格
(一)核心性格提炼
1.人物本身优点:精明,实干,有野心,有魄力,敏捷老辣,一秒钟冲动但能冷静处置。
①侧面印证。赵伯韬等多人对吴荪甫的评价,即上述性格。
如:PXX赵伯韬说他敢作敢为,有魄力;PXX谁说他精明野心;PXX谁说他敏捷老辣(这里忘记记录了,后面找到的时候补上)。
赵伯韬外号“公债魔王”,以赵伯韬这样实力地位的人评价吴荪甫敢作敢为、有魄力,说明了吴荪甫大胆进军金融界,敢于赵伯韬等金融巨头竞争,实力不小。在厂经尚未梦蝶的时候抛售一千包洋庄,说明了他的市场洞察力非常敏锐,决策异常果断,也反应了他的实力、自信和对风险的精准把控。
②侧面印证。P64,朱吟秋知道吴荪甫并没有受过金融界的压迫,并且当此丝业中人大家叫苦连天之时,吴荪甫情况最好。在四五个月前,厂经尚未猛跌的时候,吴荪甫抛售一千包洋庄,人人都想暂时停工的时候,只有他是赶工。只不过困难是缺乏干茧。说明了吴荪甫生意好,并且上游的茧业也无法供应他的需求。
不仅是朱吟秋,还有陈君宜、周仲伟、王和甫、孙吉人等人遇到小困难了,也会找吴荪甫帮忙(P64,前面提到上述几人都认为对方在银钱上“兜得转”,但大家心里还是注意在吴荪甫身上,这位吴三爷的财力、手腕、魄力是他们久仰的)。
说明了吴荪甫的人脉和资源都不赖,这种无形的资源放在哪个时代、哪个社会都会相当“吃香”。
③正面印证。P69,朱吟秋说这话时(前面朱吟秋因为押款到期,请吴荪甫斡旋,否则只有破产一条路),态度异常严肃,几乎叫吴荪甫相信了,可吴荪甫尖锐地看了朱吟秋一眼以后,人人断定这是朱吟秋的外交手腕,但也不给他揭破。
上述例子印证了吴荪甫敏捷老辣的特点,朱吟秋短短一句话,吴荪甫看一眼就怀疑了,说明他善于捕捉对方的“微表情”。识破对方意图后,既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又没有揭穿朱吟秋,这是常用社交手腕,他用得灵活自如。
如:P66,孙吉人提议开银行,通过银行推动几项极有希望的企业:江北的长途汽车、河南的矿山。只有吴荪甫的眼睛里闪出兴奋的光彩。吴荪甫和孙吉人尚属初交,但他觉得遇到了一个“同志”。
2.狠。
①对工人。吴荪甫对工人阶级的狠,体现在冷漠和压迫上。内心认为自己跟工人是两个阶级,工人理所应当为他提供服务,不管工人死活,日常下意识的语言、行动等表现可以看出。
多次说“你要讨好工人”这样的话,如P115,对屠维岳说。P159在屠维岳面前批评薛宝珠。
吴荪甫将工人视作生产工具,只关心劳动产出,对于他们的基本权益和生活状况不闻不问。这种态度也反应了以吴荪甫为代表的资本家,他们剥削的本质。同时,也揭示了资本家在内心深处始终对工人阶级不信任和轻视的态度。
屠维岳提出处理工人意见前,莫干丞就向吴荪甫提出过工人怠工的事情。吴荪甫并没有采取积极行动,针对工人为什么会怠工进行深入分析,积极沟通,并且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意见,而是通过强硬手段施压。这样做,短期能不能起到效果是一回事,长期肯定会引发工人不满和抵触的。如果社会上就业机会少而工人多,兴许这类隐患不会爆发。若是相反恐怕会产生其他大规模冲突,或者工人被压榨太厉害了,也会爆发冲突。这点看看后面9章有没有印证。
②对同行。利用朱吟秋缺钱周转的机会,压低朱吟秋的价格,要求杜竹斋多借7万元给朱吟秋,并只能用他的干茧做抵押(吴荪甫对干茧需求量大,文中隐约透露世面上干茧不多,或者便宜的且质量好的干茧不多),以便于后期吃掉他的公司。
从上述例子反应了吴荪甫为了实现自己的商业版图,在商业竞争中不择手段,将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道德或者同行利益“靠边站”。这种做法损害了朱吟秋,也破坏了民族资本家之间的团结,也反应了吴荪甫的短时,格局并不是真正的“高大上”。
当然了,如今的商业竞争不也是如此?从滴滴、快滴等网约车竞争,美团、饿了吗竞争等,商业竞争古今中外大抵如此。主要看有没有一个合理的大制度、大框架,保证群众的利益,比如阿里系要进入生鲜行业,国家就出手控制了。这也反应了国家的态度——民生领域是不能落入私人口袋。
③对群众。如:P101,农匪打开了双桥镇以后,吴荪甫下意识地对佩瑶说:“我恨急了,那班混账东西!他们干什么的?有一营人呢,两架机关枪!他们都是不开杀戒的么?”对于农匪他希望一营人开杀戒,太狠了。
如:P234,吴荪甫对费小胡子说:“什么镇上太平不太平,我不要停!厂,谱子,都是我开办的,我要收歇,就一定得收!我不是慈善家,镇上世面好或是不好,我就管不了。”(此前,费小胡子希望厂和铺子不要歇,主要是为了自己,但是厂子和店歇了,也会造成当地失业等事情发生,民生会不稳。)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了吴荪甫的阶级立场,他把个人利益和商业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甚至是民族利益、国家利益。这种极端自私和冷酷的态度,揭示了他为了成功和财富,三观极度扭曲。
3.用人大胆。大胆启用不怎么听话的屠维岳。屠维岳作为他老爷子安插进来的人,吴荪甫并不喜欢他。但是看到屠维岳有才能,便大胆启用,同时也感叹外国人才多,中国人才少。
从这点可以看出吴荪甫在识人用人方面的独到眼光,以及在具体用人上不拘一格,不管身份、背景,只要有才能,就能够提拔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事业发展积累人才资源。同时,吴荪甫对中国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机制充满了担忧,他认为中国暂时缺少完善的人才教育体系。如果未来他能做大,有没有可能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
4.缺点:对妻子佩瑶不怎么提供情绪价值。
如:P101,这两声热情的呼唤,像一道电流,温暖地灌满了吴少奶奶的心曲;可是仰脸看看荪甫,她立刻辨味出这热情不是为了她,而是为了双桥镇,为了“模范镇的理想”,她的心便又冷却一般。她几乎要哭出来。
(二)成因分析
商人重利,一切围绕利益。
(三)发展变化
还未读后9章,暂缺。
三、行为动机
(一)目标追求
有理想,想成为顶尖商人。
如:P106,孙吉人提出三条发展经济的草案,吴荪甫拿着“草案”一面看,一面就从那纸上耸起了伟大憧憬的机构来。
三四年前,吴荪甫热心发展故乡的时候,也许采取了这样的政策。打算以一个发电厂为基础,建筑起“双桥王国”来。
在此之前(文中含义是近期),吴荪甫已经讨论过了类似孙吉人提出的草案,只不过本次是有孙吉人写在纸上。
有理想。如:P101,对佩瑶说:“农匪打开了双桥镇了——我们的家乡!三年来我的心血,想把家乡造成模范镇担心学,这一次光景都完了!”
(二)内在欲望
对成功极其渴望。
四、人物关系
(一)与其他人的关系
手绘,未提供。
(二)角色定位
是实业派核心人物。
参考书目:《子夜》,作者矛盾,青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7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