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锻铜浮雕“包公生平故事”、“包公脸谱”艺术组合、“包公故里、清风热土”公益海报……相信,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后,人们经过包公园站时,一定会被浓浓的廉政主题文化所吸引。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富有人文内涵和审美品质的文化站,竟为安徽大学艺术学院的师生,他们联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共同设计制作,整整历时8个月。
地铁线上唱响合肥包公文化名片
“包公园站,紧扣包公文化和廉政文化的主题,融入合肥地域文化,打造成合肥轨道交通线上首个富有人文内涵和审美品质的文化站……”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创新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陈庆军是包公园站的总设计师,他告诉记者,今年4月份,市轨道公司给他们布置下了这道命题。
“主题是确定了,可是,如何才能把这张合肥文化名片打好呢?”在陈庆军的带领下,迅速组建了4位安大老师、6位安大学生的核心团队,并且,开启了“头脑风暴”。
此后,陈庆军和他的团队不止一次下到施工当中的包公园站,拍摄大量照片、现场量尺寸。查阅海量资料,只为更好地表现出包公和他的廉政文化。
最终,几易其稿,才形成定稿,确定包公园站以大型锻铜浮雕“包公生平故事”为主体,辅以“包公脸谱”艺术、“清风柱体”装饰、“包公故里、清风热土”公益海报。
如此,整个包公园站的包公文化和廉政文化视觉艺术创意,既有经典的铜雕作品、又有轻松的脸谱艺术,既有传统的书画表达形式,又有现代的海报作品设计。
大型铜雕展现“包公生平十大故事”
陈庆军介绍,包公园站内的大型铜雕“包公生平故事”总长90余米,如此之长,并不多见。
根据史料考据,提炼出十组经典的包公故事创作而成,即“少存大志”、“辞官尽孝”、“题诗明志”、“断牛舌案”、“端州掷砚”、“七斗王逵”、“六弹国丈”、“疏河惠民”、“开门纳讼”和“遗训家风”等10幅铜雕画面。
“我们希望用这十个经典故事,完整地勾勒出包公铁面无私、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人物性格和精神。”陈庆军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巨型铜雕气韵生动,其中每组画面的人物造型精准塑造,每个人物性格刻画准确、面部表情栩栩如生。
区别于写实性、历史性的“包公生平故事”铜雕作品,“包公脸谱”艺术组合以更轻松、更浪漫的文学、戏曲中的包公脸谱为创作元素。
“我们选取了京剧、汉剧、越剧、川剧、豫剧、庐剧、徽剧、黄梅戏等剧种中的脸谱造型,并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传播包公主题的戏曲知识。”
包公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廉政思想,由此,在站厅层的部分柱体装饰中,借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梅、兰、竹、清风等形象和古诗词,以国画水墨的艺术语言抒发先贤高风亮节、两袖清风的精神气节,柱体装饰素净淡雅,以营造包公园站的廉政文化氛围。
望建设更多文化站点体现合肥精神
历时8个月,看着包公园站的文化建设一点一点地完善起来,陈庆军和他的团队颇为自豪。
今年22岁的沈易润,是安徽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大四学生,为核心成员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合肥的包公文化,他花了大量的时间从网上下载戏剧视频,研究了全国42个戏曲剧种的包公脸谱。
“经过一步一步考证,提炼出包公脸上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形成设计。”在沈易润看来,能够在读大学期间全程参与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文化站点的设计,无论是对自己的专业水平,还是团队协作能力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提升。
除了呈现出来的包公园“廉政文化”主题设计,安徽大学艺术学院的另外30余名学生还以此为课题,设计出了不同的主题文化站,比如“茶”文化主题站、“中医药”文化主题站等。
“通过对国内外地铁站的研究,我们发现,地铁站是一个传递和表达城市精神的重要场所,甚至欧洲有城市将地铁站建成艺术馆。”陈庆军呼吁,合肥的轨道交通建设中,能够建设更多的文化站,体现合肥的人文精神。(蔡丽丽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黎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