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父母安度晚年?
“幼有所教,老有所养”是心目中大同社会的标准。
但在园区里,却是老有所用。
虽然只是一字只差,但对老人的心里影响非常大。
白天老人们在地里拔拔草,聊聊天,累了直接就坐在地上,有机养护18年的土地,松软干净,也不担心老人瞌了碰了伤了。
一日三餐,都是园区自己种植出来的有机食材,安全健康,关键是这一餐里,有老人们的劳动付出,让老人们吃的心安理得,觉得自己还很有用,很有价值。
下午在樱桃树下喝喝下午茶,聊聊彼此的人生的故事。
这样的养老方式好吗?
曾经有个说法是“三等老人”:等吃,等喝,等子女。
曾经以为说养老,就是提供尽可能好的环境和条件,花园洋房,游泳池,健身房,保健医生,过着饭来伸手的生活。
老人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老人们更需要的是一个家,一个社会,怕的不是条件差,更多的是孤独和寂寞。
千百年来的群体生活习惯,被快速的城市化所打断,生活在现代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里,孩子长大后从家里飞走,从不往来的邻里关系,邻居一词已经形同虚设,失去原有的意义。
老人们会多么怀念小时候坐在院子里拿把扇子,赶着蚊子听大人们讲故事的童年记忆。
其实我们的父辈,大多来自农村,至少也去农村锻炼过,对乡土气息有着独有的情结和怀念。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很多人还志存高远,希望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一边修身养性,一边完成他们早年酝酿已久的宏篇巨制或是为某一创作寻找到灵感,做为一生完美的收宫之作。
园区里有这样的环境。
更重要是这些年一直倡导的“所有老的为我父母,所有小的为我子女”,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