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结束,今天接着读第十一章——《后期墨家》。《墨子》中有六篇文章的性质与众不同:《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它们特别有逻辑学的价值。《经上》、《经下》都是逻辑道德、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定义。《经说上》、《经说下》是对前两篇中定义的解释。《大取》、《小取》讨论了若干逻辑问题。这六篇有一个总的目的,就是通过逻辑方式,树立墨家的观点,反驳名家的辩论。这六篇合在一起,通常叫做“墨经"。
庄子在《齐物论》里讨论了两个层次的知识。在第一个层次上,他证明了事物的相对性达到了与惠施的结论相同的结论,但是在第二个层次上,他就超越了惠施。在第一个层次上,他同意于名家,从更高一层的观点批评了常识。但是在第二个层次上,他又转过来从再高一层的观点批评了名家。所以道家也反驳名家的辩论,不过道家所用的辩论,从逻辑上进,比名家的辩论更高一层。道家的辩论,名家的辩论,两者都需要反思的思想做出努力,加以理解。两者的方向都是与常识的常规相反的。而在常识方面的哲学家,除了儒家的荀子外,墨家也要算上,即《墨经》中的理论。
墨家在反驳名家辩论的过程中,发展了知识论和逻辑学,以保卫常识。《墨经》中的知识论,是实在论,它认为人是有认识能力的,但必须与认识对象接触才能得到形象,成为知识。《墨经》还对知识进行了分类。有按来源分的,也有按认识对象分的。
关于“辩”的讨论,《小取》篇的大部分,是用于讨论“辩”的。它说:“夫辩者,将是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这话的前半段是说辩的目的和功用后半段是说辩的方法还有七种方法:“或也者,不尽也。假者,今不然也者,为之法也。所效者,所以为之法也。故中效,则是也;不中效,则非也;此效也。……” “效”和“推”是两种重要的方法,相当于西方逻辑学的演绎法和归纳法。
他后期墨家还为“兼爱说”进行了澄清和辩护。后期墨家为功利哲学做出了享乐主义的解释。他们说“功,利民也。”也就是“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关于“兼爱”,后期墨家认为关键是“兼”,就是“周”,他们认为,必须爱一切人,才算爱人,但不必遍不爱一切人,才算不爱人。而反对墨家的一种人,他们提出了“杀盜,杀人也”。后期墨家用一段《小取》的话进行了反驳。
墨家还对各家进行了批评,批评惠施“合同异”。批评道家老子“绝学无忧”,只要有教,则必有学,教若有益,学就不会无益。我觉得现在的教育也是同理!后期墨家还批评了庄子,庄子说“言尽悖”。那庄子的“言”也是悖。后期墨家如此富于逻辑头脑,着实令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