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滞销并丧妻的小说家带着上小学的儿子独自生活的故事。自首次成名获奖之后,他的小说就没有加印,直到入围文学大奖,众人都以为他能获奖,可还是落选。然后继续自己的写作,最终再次入围,获得大奖。
故事并不离奇,平淡真实,一个写字为生的人终日像普通上班族一样为生计发愁。读这个故事讲起胡适在《人生有何意义》里讲到的一个故事,他的好友满腹才华,却穷困潦倒,被生活的温饱而困,引发出自己对人生的意义的疑问,人活着到底是为何?他的朋友反复问了很多读书人,大家无法给他答案,并觉得他精神有问题。后来知道胡适在研究哲学,又跑来问他。胡适并没有对此作出任何评价或论述,只是在书的开头讲出这个故事。我想谁也给不了既定的答案吧。只是读到这个故事很是心酸。
从开始读《孤独小说家》就想到胡适提到过的好友。好像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一些东西,看完之后都觉心酸。当然,小说家的结局看上去比胡适好友的境况好些,因为最终这个小说家在经过十年的辛苦耕耘之后获得了梦寐的大奖,开了自己有生以来的第一次记者见面会。
这本书看的是电子档,客观的说,只能给个中评,三颗星。故事太过简单,平铺直叙,可能是翻译的原因,并不怎么打动人。但描写小说家耕平对待写作的态度还是可以激发读者些许想法的。个人觉得此书最大的亮点是塑造了一个可爱懂事的儿子,小说前半部分的基调比较低沉,看到描写儿子的部分,很感动。
回到小说,想要塑造的形象,一个孤独的写字人。这个小说家确实是众多写字为生中的一个,在文学界坚持十年创作,把自己的爱好当成事业来经营。这个故事多少能给爱写字并想以写字为生的人一些启发。年少的时候,我也曾有过类似想法,最终放弃。而现在忽然又拾起丢失了多年的写字。一直觉得,卖字为生有些可耻。可又觉得能够用自己的爱好养活自己并当成事业做下去,这是种幸运。耕平在第一次落选后,并没有放弃写作,虽然生活依旧艰难,他还是想坚持下去。这是他所爱的事业,不求其他,只求心悦。
写作的人本身是孤独的。这是一种心灵上的隔绝,和其他事情一样,需要孤独的心境,又和其他事情不同,写作更加需要孤独的心境。故事里的作家丧妻,一个人独自带着儿子,因为写作才让他坚持下去。他把自己的故事写进小说。他的苦闷无处可诉,都写在文字里。写作也是孤独的存在,大脑独自运转,无法和别人分享,无法和别人述说,一个人独自编制悲欢离合。
我想即使结尾没有安排小说家获奖的情节,这个小说家依然会坚持写下去,不是为了下一次的获奖,而是坚持自己的所爱。
成名与否,和写作无关。
这应该是每个爱好写作的人的初衷。我们爱写作,并不是为了所谓的大奖。当然是希望可以出书,因为想透过这样的方式把自己的输出分享给更多的人。这是一个探索自身,探索他人,探索世界的一个途径,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剖析和解读。但即使最终很多的愿望都无法实现,我们依然会坚持。
小说里写到:在这个狭窄而又宽阔的世界里,窝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可以写写自己喜欢的小说,虽不见得有什么大成就,但也不失为一种幸福吧。
这是每一个爱好写作的人的感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有无穷的力量。还有什么比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