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定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磨磨蹭蹭,明明10分钟能写完的作业,一小时还没有完成,这时我们往往都会说“快点写,别磨蹭了!”但“别磨蹭了”这几个字,就像一个魔咒一样,让孩子变得更磨蹭了,真让人困惑,为什么不管用呢?
除了说“别磨蹭了”,还有很多朋友常常对孩子说“别拖拉了”“手别乱动”“不要走来走去”“写不完就别出去玩”···这些语言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是都有“别”或“不”的字眼,实际上“别”和“不”这两个字正是我们语言不起作用的罪魁祸首。
当你说“别磨蹭了”时,孩子的大脑内部发生了什么
人类的大脑经过上万年的进化,有很多项能力,但是它听不懂“不”语言。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拿出手机给自己设一个10秒钟的倒计时,这10秒钟你想什么都行,就是别想一只猴子,别想这只猴子是大还是小,也别想这只猴子是灰色的还是棕的。总之,就是别想这只猴子。来,开始倒计时···能做到吗?可能大多数人的脑海里都有一只猴子在荡来荡去,根本想不了其他的事。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的大脑神经有两项功能。一个是兴奋,一个是抑制,在刚才10秒钟的时间里,“猴子”是兴奋的,如果我们要做的别想“猴子”,就需要使用抑制的功能,把它压制下去,这个很难。尤其是对一个孩子来说,他的大脑额叶还没有发育成熟,额叶就是我们大脑专门负责抑制功能的区域。所以让一个孩子“别怎么样”很难做到,比如说今天我要出门,临出门对孩子说“妈妈上班了,你在家别吃冰淇淋”。结果我出门了,孩子脑子里浮现的都是冰淇淋,表面上他写着作业,其实一直在惦记冰淇淋淋,所以想用“别吃冰淇淋”去压制这种冲动很难。
当我们大声对孩子说“别磨蹭了”,在孩子听了后,在大脑皮质里兴奋的是“磨蹭”二字,孩子只听到这个负面评价,并且他会用这个负面评价去指导自己的行为。
在整个小学阶段,孩子对自我评价都是建立在父母和老师评价的基础之上,如果我们经常在孩子的耳边唠叨这句话,孩子会将这个评价内化,成为他对自己的评价。他会给自己贴上一个“磨蹭”的标签。这个标签一贴上就麻烦了,当他下次再面对作业,有点想逃避的时候,这个标签就会跳出来发挥作用,就像电影脚本一样指导他下一步的行动,让他变得更加磨蹭。所以“别磨蹭了”真的像魔咒一样,会让孩子的行为变得更磨蹭。
要想打破“别磨蹭了”的魔咒,需要用正面言语表达正确的期许
我们真的希望孩子磨蹭吗?当然不是!我们让孩子不要磨蹭时,内心是期望他高效率的,可是孩子的大脑“听”不懂这种“不”语言,那么“不要磨蹭”这句话就起不到作用。所以我们要说有效的语言,要用正面言语表达正面期许。说孩子之前,要先问自己,我们内心真正希望孩子做的是什么呢?然后直接表达出这个期许。比如,我们对孩子说“别走神”,那我们真正希望孩子做的是“注意力集中在做题上,你会做的又快又好”;我们对孩子说“不要马虎”,那我们真正希望他做的是“来,认真检查会有更高的正确率”;我们对孩子说“学习时别总是起来喝水”,那么我们要真正表达的是“在学习之前做好准备,把上厕所喝水这些事情都全都先做完,一会儿学习的时候会更专心”。
这样表达出来,孩子就听懂了,我们要用正面言语表达正面期许。
其实成年人也是这样,大脑对“不”语言也常常没法识别,比如我有一个毛病,特别爱丢三落四。经常把东西落在出租车的后座上,我先生很生气,好几次教育我说:“能不能别丢三落四了,手机丢几个了?”过了段时间他发现这种教育不管用,我还是继续丢东西,他就换了一个办法对我说:“每次下出租车关门的时候往座位上看一眼”,这句话很神奇,以后每次下车要关门的时候,看一眼就在我的大脑里兴奋起来,往座位上看一眼就把我那个坏习惯改掉了,我再也不会丢东西在出租车的后座上了。
用正面言语表达正面情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们习惯于直接指出孩子的错误“这个字体结构不对”“做题做过的题怎么还错?”“这个发音不对”。这些好像是我们自动化的反应,大脑会不假思索的支配我们指出孩子的错误,说出否定的话。
要想做到用正面言语表达正面期许,还是要用到一慢一快的办方法
当我们看到孩子做的不对,准备批评他时,在大脑里要先给自己喊一下“停”,让自己暂停下来,这就是“慢”,要慢速的做出情绪反应,然后快速的问自己孩子目前有什么做得好的地方,刚才的行为中哪一点比较好?找到这个“好”,说给孩子听,让孩子拥有自信,然后再提出我们内心对他后面行为的期许。
比如我们看到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溜号,正要批评他,这时在脑海中先给自己喊“停”,然后快速的想出合适的说法,可以说:“妈妈注意到你现在写作业有点慢,我看到你刚开始写作业的时候特别专心,很快就写完了一页,你当时是怎么做到的?”“专心”两个字,调动孩子的学习状态。讨论完之后再说:“很好呀,就用那样的状态来写,会写的又快又好。”
或者当我们发现孩子的字写得越来越乱的时候,批评他越写越差肯定不行,要慢下来,先别批评,而是快速的观察他有哪些字写的好,再对他说:“我发现你这一行字上下结构写的特别好,看起来很好看。下一行字很难啊,你能看好它的结构再写吗?”结构写的好的经验,会让他更注重字体结构。
所以,说“别磨蹭”不管用,大脑“听”不懂“不”语言,孩子只听懂了“磨蹭”这个负面评价,并且会用这个负面评价去指导自己后面的行为。我们要想打破“别磨蹭了”的魔咒,就要在批评和给建议时慢下来,不说负面言语,再找优点、找行为特点、想办法时快一点,能够真正抓住孩子的行为特点,用正面言语来表达内心期望,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