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光鲜亮丽的蛤蟆先生不知为何消极厌世,整个人陷入了悲伤抑郁之中。而在鼹鼠、河鼠和獾三位好友的帮助下,蛤蟆先生决定去做心理咨询,一开始心理咨询并不顺利,但咨询室苍鹭的一番话打开了他的心结:他告诉蛤蟆,心理咨询要为自己而做,心理咨询也不是说教,而是合作。
咨询师说话了:“蛤蟆先生,今天你感觉怎么样?”
蛤蟆不假思索地说:“挺好的,谢谢!”这样的对话从他小时候开始就经常发生,父母总是教育他要礼貌回应长辈的问候。所以这句“挺好的”并不代表任何真实的想法,只是条件反射而已。问出这样的“傻问题”,绝不是因为蛤蟆愚钝,连自己什么感觉都不知道。实际上,他和很多人一样,从来没有认真正视过自己的情绪,相反,他下意识运用了很多行为上的策略,成功逃避了对自我的认识。
比如,他极擅长迎来送往,在好友聚会上,他总是说“你们好吗?”接着就是“你们绝对猜不着我最近在做什么!”这样,就不会有人问他“你好吗”“你感觉怎么样”这类问题,他从来没有自我分析过,也不知道该如何描述现在的感觉。苍鹭再次问了蛤蟆同一个问题:“那么,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蛤蟆垂下头:“我感觉自己糟透了。”他一边说着一边哭了起来,“我的朋友们都受人尊敬,但我好像是个笑话,这一辈子都一事无成。”苍鹭并没有逼迫他说下去,而是等他冷静下来,问了蛤蟆一个问题:“在这些事件发生的时候,你处在什么状态下?”
蛤蟆想了想说道:“我感到非常不快乐,很悲惨,很内疚,还感觉备受责难。我就像个孩子一样,小时候我被父亲狠狠责骂后,也是这样的感受。”
苍鹭点点头,说:“那么,我们把这种状态称为‘儿童自我状态’吧。”蛤蟆没明白什么叫儿童自我状态。
苍鹭解释道:“当我说一个人处在‘儿童自我状态’时,我是指他的行为和感受就像孩子一样,但这不是幼稚,而是‘像孩子一样’。”他着重强调了后几个字。苍鹭一边说一边走到白板面前,开启了讲授:“儿童自我状态,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我们刚出生时只具备几种最基本的情感,但随着我们年岁的增长,这些基本情感会逐渐发展成更微妙、更复杂的行为模式。这些模式将会成为自我的核心,定义我们一生的行为。而当我们面对某些特定的情景时,这些行为模式将会被激发,所以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此时我们就处于儿童自我状态。”苍鹭说道:“我们的某些基本情感是与生俱来的,就像红黄蓝三原色,每个婴儿都会有。但随着我们不断长大,我们的情绪和反应将会变得越来越个人化,就好像将三个原色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在一起,最终出现了各式各样微妙的色差。”现在白板纸上有这么几个词“快乐与深情”“愤怒”“悲伤”“恐惧”。他指着这几个词说:“这些情感加在一起,就构成了所谓的’自然型儿童’,这是‘儿童自我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蛤蟆问苍鹭:“有时我看到有人处在悲伤中,或者他正在发怒,那么我能说他处于‘儿童自我状态’吗?”
“正是如此,不管人们年纪多大,都可能处在儿童状态,感受和行为都和小时候的自己如出一辙。”苍鹭接着说,“现在我们只了解了儿童自我状态的一半内容。”
是呀,我们每个人的性格在儿童时期就基本确定,长大为人处世的方式也都是有这些因素影响。如果性格有缺陷而不自知,就会陷入迷茫困惑痛苦的死循环不能自拔,如果没有一个像苍鹭这样的心理医生去倾听,帮你理清自己的情绪,自己为啥痛苦如何解决估计很难得到回答。
习惯了迎来送往,一句你感觉怎么样,回答挺好的。看似敷衍,实则是习惯了自己一个人消化自己的情绪,不奢望别人浪费时间听自己倒苦水罢了,都忘了心理医生可就是干这个活的!
当你被父母朋友长辈时时刻刻都打压羞辱的时候,你应该是十分痛苦的,就算背着为你好的名誉也不行。从这里我们要吸取教训,对于子女朋友,不要太尖酸刻薄,就算为了他好,你付出很多,也请你不要端着架子时时刻刻准备教训他斥责他,长辈要做的是指路鼓励和支持,就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当家做主,我们给他鼓掌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