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一个人拥有的知识体系可以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那他必定是个厉害的人。
我的思考:
为什么我们有时候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归根结底是你没有把这些道理应用于实践。你虽然知道这些,知道了这些知识,但除了知道,一切照旧。
②因为个人成长的目的已经不是知道和理解,而是判断与选择。
③所以在个人成长领域没有最优、最确定、最权威的认知体系,只有最适合我们当前状态的认知体系。
有效的知识是能帮助我们判断、选择、行动、改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④沉迷于全面掌握和全盘照搬他人的体系,甚至感觉如果没有完全掌握对方的认知体系,就有可能前功尽弃。——在意形式上的完整。
举例:比如说你读完一本书,你要梳理作者的知识框架,写读书笔记,摘录精华,还要画出思维导图,似乎这样才算是认真的读完了一本书。
我的思考:这好像就是我一直以来的做法,我一直在纠结为什么我读的书记不住,我读过的东西就很快就忘记了。那现在我明白了只要你从这本书学到了一个点,那就是有用的。之后再重看这本书,你的知识体系与以前不同了,你又有新的收获。
⑤读书的方法之寻找触动点,在触动你的地方做标记,在空白处写上大量能联想到的思考,书读完之后放上几天,问自己最触动自己的是哪个点,这个点可以是一个理论,一个案例,甚至是一句话,只要他真正触动我并能让我发生真实的改变,我就认为这本书超值了。至于其他的忘记就忘记了。
这种方法只能获取知识碎片吗?有点儿舍本逐末吗?
⑥能力圈法则:人的能力是无法跳跃发展的,只能在现有基础上一点一点的向外扩展,而扩展的最佳区域就是舒适区边缘。处于认知圈边缘的知识与我们的实际需求贴合最紧密,因此也更容易让我们产生触动,进而与现有的知识进行关联。
怎么做:把那些触动碎片与自身紧密结合,慢慢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最终支出一张属于自己的认知网络。
暂时放弃一些知识并不可怕,只要持续学习,我们不会损失什么。
⑧触动是最好的筛选器
我们潜意识的感性能力完全可以作为学习的筛选器——通过情绪触动,识别与自身需求结合最紧密的内容。紧紧地抓住这些内容就可以让自己处在舒适区的边缘,高效学习,快速提升。
⑨什么是伪触动?就是当时被触动的一塌糊涂,放弃收藏夹一段时间就再也想不起来了。⑩如何让这些伪触动升级?及时强化,去关联我们已有的知识,与我们已有的知识产生连接。具体做法: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解释新知识,会使得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对新知识做出反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顺利提取知识,提取不出来的知识就是触动;在生活中能够经常练习或使用这些知识,
如何建立个人认知体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欢迎做客“方木读书”,今天我们继续来聊“认知觉醒”。 昨天我们聊了提高学习力的关联学习法,今天我们学习如何建立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