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取校园支付手续费?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一个自以为是的“微信”
今天一条消息霸了屏,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热议。
那就是多家高校表示,下月起停用微信支付。而接踵而至的就是微信团队致歉,表示要即刻修正,等等。
也就是说,在这场博弈中,微信没有赢,最起码是没有达到初衷和预期,甚至是得不偿失了。
而这起事件或者说是风波的缘起是,是微信打算改变对于校园内非盈利性支付场景(学杂费、生活服务等)长期给予零费率的优惠政策,准备对微信支付收取0.6%的手续费。
一石激起千层浪。由此,全国多家高校发布公告称,自7月1日起开始暂停使用微信支付。
而停用微信支付,不等于回到必须现金支付,还有支付宝等手段。
或许正是因为始料不及的遭到了许多高校的联合抵制,随即腾讯微信团队发布了道歉。
信中称:由于我们对高校生活服务场景支付费率问题处理不周,造成大家的困扰,在此向广大学校及师生致歉。请大家放心,在校园非盈利场景,我们会持续保持零费率优惠政策。
同时也曝出了微信的苦衷,那就是自2015年以来,微信支付持续在校园等非盈利场景采取零费率优惠政策,但由于我们在费率精细化管理上有所欠缺,随着校园场景及商户数量的持续上升,大量涉及电商、酒旅等盈利场景占用了零费率的补贴资源,导致成本不断高涨,为此承担的银行通道成本超过10亿元。
也就是说,微信在便利大学校园支付的同时,也是有压力,有成本压力,有难言的苦衷。
作为商家牟利和谋利很正常,但是通过这种不宣而战的、前倨后恭的,很明显是操之过急失之于粗糙的方式提高费率,最起码是不妥。
进一步说,虽然修正了,但是还是给微信带来了影响,这个影响就是有损微信的“威信”。这恐怕是微信始料不及的,毕竟市场和用户会用脚投票的。
经此一举,或者是经此一战,很有意义,警示意义,那就是不能托大,不能走回头路,而应该像马云所说的那样,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毕竟利他才能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