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家长都有些焦虑,因为家中宝宝得了“疱疹性咽峡炎”,持续发热、咽部肿痛、吃不下、睡不着,还逐渐出现小疱疹、溃疡,症状和手足口病有点像。
有些地方甚至因为发病孩子较多,幼儿园不得不停课,让孩子们回家隔离。
究竟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哪些人容易得这个疾病?究竟应该如何预防?发病后应该怎么办?今天这一篇文章给大家说清楚。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1.「由肠道病毒引起」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病毒为主)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疱疹性咽峡炎主要侵犯1~7岁小儿。
2.「发病后会有什么症状」
发热:轻型的表现为急性发病,往往伴随着高热。在出现口腔疱疹的同时或者出现疱疹前,就已经开始出现发烧了。
咽喉部疱疹:其最特征性的表现为咽喉部检查发现充血和黄色/灰白色丘疱疹性病损。口腔疱疹最常见的部位是腭舌弓、软腭,悬雍垂以及扁桃体,少部分在舌头、颊粘膜、硬腭也会出现。
3.「为自限性疾病」
疱疹性咽峡炎为自限性疾病(靠机体调节能够控制病情发展并逐渐恢复痊愈),一般病程4~6日,症状比较严重的儿童恢复需要2周左右,但也有少数比较严重,需要由医生综合考虑判断。
同一患儿可能重复多次发病,但发病原因可能不是同一种类型病毒。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是一种病吗?
疱疹性咽峡炎跟手足口病可以说是“表兄弟”,也即是表现和病原学很相似的一组疾病。
但是,也有一些微小的区别,具体如下:
1.「发烧程度可能有区别」手足口病的发烧,往往更加温和一些,以中-低热为主,而疱疹性咽颊炎往往一来就是高烧。
2.「疱疹的部位有区别」手足口病除了咽颊部的疱疹之外,手心脚心,甚至躯干,也会有疱疹,而疱疹性咽颊炎则不出现这些部位的疱疹。
病原学有一些区别: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但是主要引起的血清型也有一些细微的区别。
手足口病
(血清型)疱疹性咽峡炎
(血清型)
柯萨奇
病毒A2、4A-A10,A16,B2、B3、B5A1-A6、A7、A8、A9、A10、A16、A22、B1-B5
肠道病毒EV71型EV71EV71
埃可病毒1、4、7、196、9、16、19
孩子得了疱疹性咽峡炎怎么办?
1.「注意口腔护理」
前面有提到,疱疹性咽峡炎多数是自限性疾病,给孩子的护理,最重要的还是保持孩子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鼓励孩子多饮水,吃饭后漱口,口腔黏膜湿润和清洁,减少口腔细菌繁殖。
对流涎者,及时清除流出物,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引起皮肤湿疹及糜烂。用10%硝酸银涂于溃疡处或用咽喉灵丹,冰硼散等吹播咽部以减轻咽痛症状。
口服维生素C及B等。抗生素对病毒性咽炎无效。对于轻、中度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体温超过38.5℃时,可给予布洛芬等退热药。有高热惊厥及严重肌痛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和止痛剂。
2.「防止交叉感染」
由于疱疹性咽峡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应注意隔离,防止传染。家长需要学习正确的清洁口腔及局部涂药的方法,为患儿做口腔护理前、后要洗手。对极度虚弱的患儿要采取保护性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饮食很有讲究」
这一次不再是“多喝热水了。”在生病期间,孩子的饮食要注意,以高能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的温凉流质或半流质为主。
以下为推荐吃的食物↓
如果宝宝因为口腔黏膜糜烂、溃疡引起疼痛影响进食者,在进食前局部涂2%利多卡因,同时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
孩子的食具应专用,并且在食用前应煮沸消毒或压力灭菌消毒。
如果因疱疹性咽峡炎不能进食,应给予肠道外营养,以确保能量与水分供给,这种情况一般来说已经比较严重了,遵医嘱很重要。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存在很大的传染性,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中招。积极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进行预防,不失为一种良策。那么,具有预防的策略有:
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生活中,注意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讲卫生。其中,洗手是非常重要的步骤,虽然老生常谈,但在这里也不得不再次提醒。
家长在这方面要做好孩子的榜样,还不会自己洗手的小宝宝,可以让大人帮忙洗手,从小养成好习惯。
湿润双手,搓上洗手液或肥皂后,手心、手背、指缝间、手指、虎口处都不能放过。
一套流程走下来,差不多是唱两遍生日快乐歌的时间,下次试试边洗手边唱歌吧~
此外,家长也需要定期对儿童的玩具、生活用品进行消毒。导致疱疹性咽峡炎的肠道病毒对高温和紫外线比较敏感。宝宝的玩具、奶瓶等餐具,耐高温的可以用锅蒸一下或者煮一下;不耐高温的可以在太阳下暴晒或者用紫外线来消毒。
在外玩耍的时候,也要看好宝宝,不要把手指、玩具放进嘴巴里。
2.「避免接触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
家长要加强对宝宝的教育和管理,增强疾病预防认知,避免接触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在疾病流行期间减少外出,患有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后,应注意隔离治疗和护理。
3.「避免进出人流量大的场所」
在疾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进出大型的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减少病毒、细菌的感染几率。可去公园等空旷、环境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