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师子女这个群体非常特殊,大家觉得,家长是老师,他们学习肯定很棒。
可是,如果你深入了解一下就会发现,很多教师教起别人家家孩子,那就一个得心应手。可是,一旦面对自己孩子,却又变得无计可施。
我的学生里,有好几位都是教师子女。
他们成绩不算差,但也不算好。
其中有一个女同学,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们暂且称她为小孙。
小孙的妈妈是一名优秀的高中英语老师,带班经验丰富,光毕业生就送走了好几轮,可是她也有她的烦恼。
“我周末都会给女儿补课,可她成绩一直不见涨,这孩子也不知道怎么的,可能就是在英语方面不太灵光吧,真愁人。”
小孙的妈妈满面愁容地看着我,希望我能给她一些建议。
可是我也刚带班没多久,对于小孙的情况了解不多。
我决定先观察小孙一段时间看看。
经过一个月的观察,我发现小孙特别既努力又踏实。
她本就是一个文文静静的女孩子,上课也是认认真真的,笔记上的字也端端正正,简直没有那里不妥。
刚开始我也很纳闷,心想:“难不成这孩子就像她妈妈说的,在英语方面不开窍?”
可是,我这人也是死轴,越是难,就越是想把小孙的成绩提上来,因为这孩子太努力了,要是这样的人成绩不好,那就太不公平了。
就这样,我对小孙的关注更多了,渐渐地,我也发现了小孙的问题。
小孙的确很努力,很踏实,可是,她在写题的时候,习惯却特别不好。
阅读理解总是泛泛地看,遇到难题心发慌。
完形填空不知道提前先读一遍,提笔就写。
补全对话也不按方法写,做不到联系上下文。
作文更是没啥逻辑,字数都控制不了。
一句话,这孩子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喜欢动脑筋。
这样怎么能行呢?
任何一门学科想要学好,都要认真思考,不动脑筋去学习,那叫死学,永远都不可能学好。
我就这些问题和小孙谈了话,并把小孙的问题告诉了她妈妈,她妈妈跟我保证,一定协助我把小孙的学习习惯培养好。
可是,没想到,小孙回去的第一个周末,母女两人就吵了起来。
(二)
“老师,你说,这孩子为什么不听我的话呢?我就让她多写几道题,她就可不愿意了,还说跟我没法交流,你说气人不气人!”
我安抚了小孙的妈妈,决定等小孙回校再了解一下情况。
终于挨到了周一,我把小孙叫到办公室问她情况,没想到这孩子还没说话,眼圈儿先红了。
她委屈道:“老师,不是我不愿意写妈妈布置的任务,是她对我太严厉了,我一些错题她就恨铁不成钢地在我面前唠叨,我根本忍受不了!”
我一下子就明白了。
原来,孩子不是不接受补弱,而是不接受家长的态度。
家长因为太过焦虑,总是对孩子过度关心或过度控制,这会让孩子极度排斥。
我找到小孙妈妈,说了我的想法,并补充道:“孩子的妈妈是老师,本身会让孩子有些混乱。因为她在面对妈妈的时候,不知道该拿出什么态度。”
小孙的妈妈当即道:“老师您说的太对了,我给她补课,她根本不把我当老师看,写题东倒西歪的,本来我就一肚子火,她在把题写错,我就更气了。”
“其实我也知道不应该吵她,可是我就是忍不住,你说这孩子,比我班里最皮的孩子还难教育!”
我很能理解她的感受,但是孩子也没错。
虽然妈妈是老师,可在家里,不管妈妈做什么,在孩子眼中,她都是妈妈,是自己可以撒娇耍赖的对象。
而作为妈妈,不管怎么摆出老师的样子,也会潜意识地代入妈妈的角色,对孩子纵容或是斥责。
而课堂上的老师,教授的对象都不是自己孩子,自然没有这方面的困扰。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老师教课很棒,却唯独教不好自己孩子的原因。
(三)
弄清了问题所在,事情就好解决了。
我和小孙的妈妈结成了同盟,决定要用一个月的时间来提高小孙的英语。
那么,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我和小孙约好,周末回家要写什么样的题,写多少题。她负责写,妈妈负责监督和检查。
其次,我告诉小孙,她妈妈会把她每周的表现告诉我,所以,写题的时候一定要有正确的态度。
而且,如果正确率太低,下次回家就给她加作业。如果正确率高过百分之九十,那就减作业。
如果全对的题超过百分之七十,下次作业就减一半。如果都写对了,就让你妈妈带你吃大餐。
小孙开心地跟我拉了勾,蹦蹦跳跳地离开了。
从那以后,我发现小孙学英语的劲头特别足,而且写作业的时,更注重正确率了。
我在平时,也非常关注他对解题技巧的运用,就这样,一个月后,小孙的英语成绩有了惊人的提高,甚至有几次考试成绩还上了优秀线。
其实,不管父母的职业是什么,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都只是自己的父母。
所谓的老师的孩子成绩更容易不好,只是人们刚开始对老师孩子期望太高,当孩子无法达到大家的期望时,这才有了这样的感叹。
教师子女这个群体,放在整个年级的学生里看,真的只是极其微小的一部分,所以,真的不能代表所有人。
我在高中的时候,班里的教师子女成绩几乎都很棒,因为父母要求严格,家里又有教学和补课的资源,别的孩子暑假玩耍,教师的孩子暑假被父母抓着上课,多少还是有些进步的。
甚至去年我才听说,我有一名高中老师的女儿,成功考入人民大学,备考期间,一天光试卷都写七八套。
所以,请放下教师子女这个标签,就把她们当成普通的孩子去教育,去培养她们的学习习惯,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通过鼓励和爱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久而久之你会发现,教师子女也会变得越来越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