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极为重要的并非是那一句“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所能概括的,“人是会思考的芦苇”,即使他的识字有限,阅读欠缺,他的精神成长仍有可能达到令人惊叹的高度。或许这是神性的光芒,无远弗届。”说起来,我最为喜爱的一句话是:“接触文学,接触世界文学,不啻是逃出民族虚荣心的监狱、市侩的监狱,强迫性的地方主义的监狱、愚蠢的学校教育的监狱、不完美的命运和坏运气的监狱。
文学是进入一种更广大的生活的护照,即进入自由地带的护照,尤其是在一个阅读的价值和内 向的价值都受到严重挑战的时代。文学就是自由。”这是美国作家、思想家苏珊·桑塔格所言,值得为这句话致敬十次。
也许我们始终要警惕的正是那些陈辞滥调与钦定的文本,以及更不可 不假思索地照单全收,一个研究者若无勇气指出其中的欺骗与野蛮,他同样也就有欺世盗名之嫌,他很可能就是一个钦定的领读者,胸前挂满了看 起来比实际重量又增加了无数的分量的破铜烂铁。
昨天在与一位朋友介绍的女士聊她 7 岁的儿子时,我再次感受到了生命的独特与复杂,并由此产生了深深的挫折感。也许很多心理学家便是被 这样的感觉打败的,尽管我并不是一个心理学家,我能同样感受到当面对 一个具体的人,你所需要调动的全部心力,以及因此而对自己生命带来的伤害。
一个从不阅读又阅人无数,说得多听得少的人,他的情绪与见识真的具有巨大的覆盖力,也许你首先必须认识到的就是,所有的生命都具有一种最诚实的难度。老天赏你饭吃吗?阅读就是对各不相同的生命所做的日常而又艰难的翻译与引渡。
沃尔科特说:“每个诗人的灵魂中都有一场独特的黄昏。”从自己近年的写作中,我都深切感受到了晚景已向我铺陈而来,似乎随时都可以结 束这一切,又或者可在某一个傍晚短暂的浅睡之后,又拿起笔继续之前已 经写断的一切,因为各种思绪总是会自己接续上的。它开始得没头没脑, 结束时总是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