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为止,你读过多少本书?记住了多少内容?最喜欢的书是哪本?讲述了什么故事?是否漫无目的的阅读充斥着你的生活?
从学校出来之后,我虽然一直坚持阅读,每年的数量也不算少,现在回忆起来,真的记不住几本书的名字,更别提多少内容,拿起书明明读过了,却什么也没有记住。
博客中一直关注“男神”老俞,这个日理万机的新东方创始人,发起了100天读书活动,每天都在博客写记录,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每本书最多用3天就看完,且都是利用零碎时间。我一直奇怪这样的速度是如何做到的。
看到简书一哥彭小六的分享,一年阅读100本,甚至更多的书,且记住了很多内容,并内化作自己的东西应用出去了。
我再也坐不住,看了20年书,原来我什么都不懂!我真的是不会阅读。赶紧寻找利器,我想学好这门技艺。
日本作家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正好适合我。
一、阅读的目的。
书籍就像是朋友,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决定权在你。
认真选择每本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书,认真交流,彻底改变漫无目的看书,珍惜每一次的相遇。
阅读此书的目的:
1、提高阅读效率;
2、解决致用类书籍读后无效的情况;
3、改善写书评枯燥无味的现状;
4、学习读书笔记的方法。
二、今年之后时间的阅读规划
按照奥野宣之的分类:实用技巧书、参考的优秀文集、令人心旷神怡的文学作品、帮助梳理情绪的哲学书、没有力量时候看的励志类。回想这么多年自己的阅读之路,除了课本,从8岁接触《小记者》一书,然后是金庸的武侠、琼瑶的言情,周德东的诗歌、三毛的散文、张爱玲的小说、最近几年接触的传统经典、佛教、修行,一直到最近两年认识到的致用书籍,开始出于好奇,后来是休闲娱乐,最近才开始真正从书中寻求一些生活之道和提升自我的智慧。
思考之后,我给自己做了如下规划:
1、实用技巧类,用于提升工作能力、生活技能
2、文学作品,陶冶情操
3、哲学励志类,认清真相、认知自我,持续发展
这三部分可以根据情况侧重,目前,适用四二四分部,急需提高工作能力生活技能,还有奋斗的鸡血热情,所以只能剩下少部分的休闲给文学作品。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列书单,我的做法是用电子版,五年前为了给孩子做出读书榜样,我们俩个人每年年初都会制定一个读书计划,也就是未来要购买的新书。我都是用EXCELL,,列表包括:书名,作者,计划什么时候读,多长时间读完,做好之后打印出来,读完一本后面打上勾。
资讯发达的时代选择书籍的渠道很多,但我还是喜欢去书店,拿起书来享受一下纸的质感,似乎这样才安心。
三、善用读书笔记,把内容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
关于读书笔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选择感触最深的部分,比如做人的道理,醍醐灌顶。
2、解决实际问题的那些技巧,如何提高沟通能力就是一个很值得记录的内容。
我知道自己没有时间精力做到书中所说,原本看书就是穿插照顾宝宝的时间之中,于是,自己设计了一个符合我的便利之法,在书上书写,边看边写,写完之后用手机拍照片,保存一个电子版,文件名就是本书的名称,这样以后再找也很方便。
非常钦佩日本这个民族做事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在快速发展时期忙于追求速度常常忽略质量,这些精力用在写文章上,更适合目前的我。选择阅读人群,反复研究文章结构,选择夺人眼球的文章题目,既是鸡汤,更要有干货。写出来这样的文章,才是最大的目的。前段时间看到大家在多个平台发展迅猛,我也心生羡慕,现在想来,还是把目前的资源精耕细作更好。
读书之后都会有感受,然后会引起思考,那么要保存思考结果,防止与好点子失之交臂,最好的办法就是写书评。
书中介绍了作者写书评的一些方法,首先把读书笔记翻看,有摘抄,有评论,然后就是如何整合这些资源,用一些粘性很高的词语把几部分链接起来,加上开头和结尾,就是一篇很好的书评。这个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方法,为大部分人所用。
原来我写文章开头总是从一个故事引申开来,绕啊绕,绕半天才回到书中,且,每次都写着写着就断了,一篇书评像便秘一样憋几天完成。
按照书中的方法,我一天半就把此书看完,合上书,迅速整理出了上述方法,对于我也算是动作极快的书评吧。现在闭上眼睛,能回忆起来的精髓还有很多:
读书笔记是一剂良药。
用一只质量上乘的钢笔书写笔记。
翻看百科全书。
家里随时随手都可以拿到书看。
深入浅出的阅读致用类书籍。
最后,借用作者的一句话,给喜欢阅读的朋友共勉:阅读是需要管理的生活,可以藉此重塑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