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开学,实行了双减政策,双减:1减校外培训机构,2减校内作业负担。
我大小孩上初中,经历过当初疯狂的培训时期,就是说一个班里面的小孩,没几个是不上校外培训机构的。我小孩因为好动型,不太愿意上,也没逼着,其实也是逼过上过三期暑假班(一期是实体机构,两期是网上课程),就没有其他上课时间也上校外培训课,暑寒假还继续上的那种(这种一年都沉浸在补课上的学生也是非常多的),因为身边的人都上,家长焦虑是自然形成的,或者说我没有坚定到不动摇的定力,其实也是对走向摸不定。
其实对于普通家庭的经济来说,校外培训班的费用的确高,平均200多元一科(北京的更高,高很多,深圳的也不低),而有选择校外培训班的家长,是每科都会报齐的。
现在的双减政策之一是减交外培训机构,原因之一是禁止资本进入教育行业,对于这一条,我觉得对我自身是有好处的,因为如果一定是要有校外培训机构上才能学得东西去跟别人竞争,对我来说无疑是残酷的。
在减校外校训机构上,以我的立场,我非常赞同,也觉得不会太早剥夺孩子上升的空间。
再来看看我小小孩,刚好上一年级,2减校内作业负担。
从上学开始,学的生字都在校内完成,放学回家没有一点作业,其实在重视教育的家长规划里,可能已经把小孩放学后的学习都安排上了,我也跟着做了,但是这个年纪的小孩就是爱听老师话的时候,不爱听家长的时候,我就头大了,买回来的练习叫不动做,一句:老师说没作业。
在从幼儿园过度到小学这点关于校内减作业负担,我就觉得不妥了,小孩刚开始识字的时候,不练怎么能记住,不多练多写多听多读怎么能掌握住更多的词汇?所以我很快就发现他基本生字都不过关,想想却被也是,老师怎么可能在课堂上安排那么多时候练习巩固。
抱怨是没有用的,自己想不出个所以然,就与人聊聊,在聊的过程中知道了,对小学阶段来说,这个减校内负担,直接第一波被刷掉的就是不重视家庭教育的家长。对方还说,如果你现在有上班,或者你早就想通了。我说不是的,我们那个圈子在村镇,身边的家长的思维都是:国家出台的政府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他怎样出政策我们怎样走就好了,如果我也是这样的心态,那我直接第一波就被刷下来了。我说你在市中心,身边人的反应和看待问题角度也不一样,对方说:的确,即使是同在广州市,在不同区的人群,对于这个双减政策,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世界。
所以,现在小孩下课的时间,就是我要围着他的时间,首先要抓紧把生字补回来。回想我大小孩从幼儿园过渡到一年级的时候,生字词除了每天回来要反复练,还要每天有听写,一直持续到三年级,四年级开始自己默写,可能不用家长听写,效果是一样的。这样才能买得,如果我对小小孩不管不顾,可以想象,一年级的最基本词汇都不熟练,到了二年级只会积压越来越多不认识,不会写的词汇,那样的情景,想想都后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