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尝试理解任何东西(经济、市场、天⽓等)时,都可以从两种视⾓出发:
1.⾃上⽽下: 努⼒找到这些东西背后的唯⼀驱动法则或规律。
2.⾃下⽽上:研究每种具体情况及其背后的法则或规律。
⾃上⽽下地观察事物,是在宏观普适法则背景之下理解我们⾃⾝和现实规律的最佳途径。这不是说⾃下⽽上的⾓度没有价值。事实上,想要准确理解世界,这两种⾓度你都需要。采⽤⾃下⽽上的视⾓观察每种具体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具体情况与理论是否相符,即是否符合我们认为存在的法则。如果相符,我们的理解就是对的。
⾃上⽽下地观察⾃然,我们会发现我们所说的⼈性其实很⼤⼀部分是动物性。这是因为⼈的⼤脑是数百万年的基因进化的结果,⽽其他物种的⼤脑也经历了类似的进化。因为⼈和其他动物有共同的祖先,并且受共同的规律⽀配,所以⼆者存在类似的特征和局限。
……
尽管与其他物种相⽐⼈类⾮常聪明,但与整个⾃然相⽐,我们的智慧就像是⽣长在⼭岩上的苔藓。我们没有能⼒设计和制造⼀只蚊⼦,更不⽤说宇宙中所有的物种和⼤多数其他东西了。
所以我的出发点是,⾃然⽐我更聪明,我努⼒让⾃然教我认识现实规律。P139
东哥的读书心得:
——从宏观到微观,从微观到宏观,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更新理论;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与库伯学习圈相似,体验-抽象-反思-实践-体验-……,循环不已;
——宏观,自上而下,属于演绎法;
——微观,自下而上,属于归纳法;
——演绎法,来源于归纳法;宏观的原则,来源于对微观的观察和抽象;
——大师理论,创新、创见,专精特新,都来源于对生活、工作、自然的细微之处的观察、体验、感悟;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观察世界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