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变成了最近跟身边的人聊天最常提及词儿。每个人都有点坐立不安,惶惶不可终日。90年出生的人,毕业工作三年多,已经到了一个结婚太早,装嫩太老的尴尬年纪。
父母不再过问你的成绩和学习,但开始有意无意间催你找对象。不再问你一个月工资多少,开始问你什么在哪儿买房?
前两天,大学好友聚会,席间多谈的是惆怅,哀伤。焦虑和失落,从每个人言语和神态中流出。很难想象这是四年前大学里那些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心比天高的少年。
开始体会到北岛的那种心情:如今深夜里饮酒,杯子碰在一起,都是梦碎的 声音......
好友问:要不要离开上海,离开所谓一线城市?
我没有回答,只是问他:如果一定要离开,为什么是现在?
从纽约不相信眼泪,到东京不相信眼泪,到现在的上海也一样。有多少人爱她,就有多少人恨她,想要看到她的美,就要接受她的冷酷。
不是大城市有多好,一定要留在这里,很多时候,就是想要自己拥有留在这里的能力。就算有一天,真的要走,也是自己的主动选择。没有选择的自由,是有些人永远不能接受的。
退一步讲,即使最终还是要离开,那又何必这么着急?未来那么远,路还那么长,没有理由这么快投降。
焦虑,是这个时代的通病。互联网,让信息全球流动。恐怖主义,极端分子,宗教人士,战争的阴影,饥饿,贫穷,通货膨胀,人工智能取代人类……每时每刻,都有理由让人焦虑不安,觉得人类马上就要完蛋了,正在走向毁灭的边缘。
前两天看到雄安新区房价暴涨,火车票都被买光了,一个前天还是3000一平的房子,今天就变成了3万一平,而且有可能还是期房。你就知道自己还有机会,还有大把的机会。脑子是个好东西,却不是每个人都有。
处在二十七八岁的年纪,总是欲望大过一切。想要更好的车,更大的房,更美好的姑娘和更好的事业。蓬勃的欲望夹杂着浓密的荷尔蒙,让这个人焦虑不安,静不下来。
看不得自己不成功,听不得慢慢来的故事。总想一劳永逸,30岁退休。那剩下时间,都用来遛狗还是喂狗?
巴菲特真是当世智慧卓绝之人,说了很多旷世箴言,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应该是 :人多的地方 不要去。
逆着人群走,虽不能一定带来收获,但大概率不会让事情更遭殃。因为价值形成的原理是稀缺,当选择逆着人群的走时,往往更容易获得因稀缺造就的价值。
巴菲特亲身实践了什么叫逆着人群走。在计算机发展如此迅速和智能的时代,各种金融模型纷繁复杂,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不用电脑的人,却成为投资之神。
巴菲特曾说,那些需要精确计算的价值,都不是真正的价值,当所有人都需要用计算机才能够看到价值真正的价值,是能够一眼看出,而容易被大多数人所忽略。
当身边的人,都在焦虑,匆匆赶路时,你尽管放慢脚步,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学习投资越多,就越是沉静平和,不是学习投资能治病,而是更专注看深,看远。知道时间的变量,在其中能扮演什么角色。
自己一步一步走过去,其他的,时间都会带过来。所以,不用着急,不用焦虑,只管看好脚下的路,慢慢欣赏沿途的风景,那些你想要去的地方,都会随着时间,一一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