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江歌被害案”因其同室友的迟来二百多天的道歉事件又被推到了封口浪尖。看了网上流传的几篇文字大都是谴责其室友人性的讨伐文。
确实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就这么香消玉殒,谁都不愿意去接受这样的结局。其母亲撕心裂肺的心情,任谁也只能同情而做不到感同身受。只是事情的经过孰是孰非我在这里不想再做赘述,我考虑的是事情的另一个角度。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觉得如何学习在所有教育里占相当大的比重,固然家长会告诉我们过马路要看车,不随便跟陌生人说话,但是我始终觉得面对孩子的“危险教育”我们做得还远远的不够。我们甚少有听到有关“不要把自己放到危险里”的教育理念。我们总是在孩子意外溺水意外坠楼的事件发生时而深感痛心,但比起这个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怎么把教育理念的缺失给弥补充足。
今年清明节前的动车夹人事件。一个90后的青年因赶时间,从火车这个站台跃到另一个站台未成功而被迎面而来的动车活活夹死在动车与站台之间。当事人难道不知道这么跳跃站台很危险吗?他肯定知道,有关不能逾越黄线等车的广播在火车站不停地循环播放,可是他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他觉得跃过站台有成功的可能性,虽然不是百分之一百,与此同时那么被动车夹死的可能性也不是百分之百,就在这危险与侥幸之间,有人会选择认为他一定是可以侥幸的那个!
大二的时候,我去哥哥的宿舍找哥哥玩,他住在六楼,不巧我俩外出的时候忘记带钥匙了,进不去宿舍。哥哥去隔壁借一把凳子,打算拍破宿舍门上的玻璃拿钥匙。而隔壁宿舍的同学建议从阳台上翻过去,就可以不用拍碎玻璃了。乍一看拍破玻璃确实麻烦一些,后续工作比较多,需要打扫,需要再买一块玻璃等等。可是翻跃阳台侥幸过去当然万事大吉,万一不幸运一下子掉下去,这可是六楼!哥哥坚定的选择了拍碎走廊门上的玻璃。
通过这两件事我打算告诉孩子跟自己的是: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把自己放到危险的境地哪怕只有一点点的危险可能性也不行!
最近在看一本叫做《巴坦加里的瑜伽经》,这本书中提到了巴坦加里给我们的四把钥匙:友善、怜悯、喜悦及不理会。而相对应的四把锁便是:快乐的人、不快乐的人、有道德的人、邪恶的人。
当遇到快乐的人的时候,我们用“友善”这把钥匙,比方说看到别人开着豪车住着大房子的时候,我们的态度不是妒忌而是友善,我们祝福这些快乐的人并希望自己将来也变成这种样子。
当遇到不快乐的人的时候,我们用“怜悯”这把钥匙,我们不该觉得这些遭遇对他们来说是理所应当,有能力伸出援手一定要伸出援手。不论我们的怜悯能否帮助别人,只要有仁慈的感受,至少也算是帮助了。
当遇到善良有品德的人,我们应该用“喜悦”这把钥匙,真高兴遇到这么好的人,我们要模仿他的善良。而不是想着怎么把他拉下来。
当我们遇到邪恶的人的时候,便用第四把钥匙“不理会”。书上举了一个印度古老的故事:一个下雨天,一个小猴子坐在树枝上湿透了。这时树上有只小麻雀在自己搭建的温暖的小窝里避雨,然后它看到了被雨淋湿的猴子,于是小麻雀对着猴子说“虽然我这么小没有你这样的双手我都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小窝,这样无论是下雨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我都可以有个地方躲避,而听说你还是人类的祖先比我有头脑,你为什么不用双手为自己做一个挡风遮雨的家呢?”猴子听完之后脸色特别难看“哦就你这样的小东西这会又暖和又舒适,你就嘲笑我,你会知道你的现场的。”于是猴子把小麻雀的小窝给扯碎了,可怜的小鸟只好飞出来跟猴子一样淋透了。
所以回到江歌事件,当我们面对邪恶的人的时候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硬碰硬?还是学着保全自己?设想当被害人遇到凶手时如果也用“不理会”的钥匙,跟其室友一起躲到房间里反锁门,那么结局或许就是另外一个样子。可是无论我们如何惋惜,时光却永远都不会倒流。
那么事件留给我们的思考便是任何时候我们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一定要学会保全好自己,不把自己放到危险中,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危险也不行。
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心中的宝贝,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至爱的亲人,我们如果发生了意外,留给亲人的便是剜心的疼痛。这一点不仅是我们自己时刻谨记的,也是我们应该教会孩子的道理。
当我们懂得应该怎样不把自己放到危险之中之后,那么在马路上我们就会知道该怎样开车与走路了,在遇到邪恶的人的时候,我们也就明白如何保护好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