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正在全国热播,凡是看过《芳华》的观众,无不产生一种压抑感,无不对出身底层的主人翁刘峰和何小萍产生无限的怜悯,以及对他们曲折人生历程的惋惜,尽管他们很努力,心底很善良,但命运很凄惨。
主人翁刘峰出身木匠家庭,为人老实,做人厚实,作风踏实,任劳任怨,帮助部队把何小萍带到文工团,帮助炊事班逮逃跑的猪,帮助同事做沙发,腰扭伤以后,帮助文工团修理灯和其他后勤工作,可以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心里想着是他人,别人吃饺子,他吃烂饺子和饺子皮,有上大学的机会,也把机会让给同事。在观众的眼里,刘峰就是那个时代的活雷锋,不但是好人,而且是圣人。
命运好像给刘峰开玩笑。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峰让林丁丁看给同事做的沙发时,由于内心对林丁丁爱慕已久,没有控制住自己拥抱了林丁丁,恰恰在这时被同事发现,林丁丁怕玷污了活雷锋,就告发了刘峰,就这样,一个几乎完美的活雷锋,因一次青春的冲动,而被审讯,被下放西南偏远的林场,后来又去越南前线,负伤后失去一只胳膊,成为战斗英雄,一个林丁丁为他唱赞歌的英雄,即使是英雄,也没有改变后来的人生命运,买个三轮创业,结果被类似城管机构的人欺负,在家遭到老婆的嫌弃,结果跟着卡车司机跑了。小说结尾的内容更是让人想不到,刘峰患癌症病逝,追悼会上只有何小萍等三个人到场。人性之阴暗,人情之冷漠,世态之炎凉,完全展现给观众和读者。
当然,作为艺术作品,把人生最光辉的一面和最不幸的一面全部放在刘峰身上是为了增强故事情节,但也是人物原型的大致经历,社会形态的基本反映。刘峰给人的印象就是寒门难出贵子。
针对刘峰跌宕起伏的悲剧人生,我们多几个假如,则结果完全不一样。假如刘峰父母是知识分子,刘峰可能在做好事之余多看点书,说不定就能考上大学。假如刘峰父母是领导干部,在碰到推荐上大学机会时,就会通过打比方、举例子等方式深入做刘峰的思想工作,刘峰可能就会去读大学。假如刘峰也是高干子弟,刘峰在拥抱林丁丁时,林丁丁也许不会大喊大叫,即使大喊大叫,也不会进一步告发刘峰,即使告发刘峰,审讯人员也不会怠慢和诬陷刘峰,即使怠慢和诬陷刘峰,刘峰也不会被下放到伐木场。假如刘峰海外有亲戚,说不定也会搞搞海外贸易,成立一个跨国企业,成为一个由战场的英雄成为商场的英雄。假如刘峰家庭条件很好,刘峰转业后不至于买三轮创业受欺负,老婆也不会跟卡车司机跑,等等。
命运没有假如,出身寒门意味着在所处环境的制约下,刘峰不可能目光远大,高瞻远瞩,志存高远,不可能受到高人指点,自己也很难先知先觉,不可能接收到社会上的很多信息,以供自己做决定时参考,不可能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开拓一番自己的事业。
人生就是这样,除了一小部分出身寒门的人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和碰到难得的发展机遇以外,大部分人还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而趋于平庸,即使非常努力,也很难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我们从自己身上或周围人身上看到刘峰的影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