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住不求安,做事灵敏、言谈谨慎,积极要求上进,就算好学了。”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我们在物质上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住房问题也就够了,即便只是租住,稳固安全就好。但在孔子那个时代,很少人能够真正的解决温饱问题。孔子是想让我们别总想着物质生活,如果特别希望食求饱、居求安,一心想着谋求物质和金钱,就没有心思学东西。而在年轻的时候是最应该学东西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勉励自己,避免跌入消费主义的陷阱。这样,即便同样在努力还房贷,车贷,在努力工作,在创业、赚钱,但会很清楚,这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无求”并不是强调“不求”,而是我们要知道“求”没有穷尽。
“敏于事而慎于言”中的敏指的是敏捷,敏于事就是即使吃不饱饭,没地方住,照样能认真的对待学习和工作。“慎于言”就是不夸夸其谈,不装模作样。
“有道”代表有道之人,就是要好好做事,去寻找那些能够帮助自己的人,向高尚的人学习怎么做人。“正焉”就是控制好欲望,让自己能够走在正道上,而不是走歪门邪道,去做那些让家人感觉羞耻的事。“可谓好学也已”,能够做到这几点的话,便算是一个好学的人。能够被孔子点名表扬为“好学”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件事。
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样?”孔子说:“可以。不如穷却享受当下生活,富却不忘继续提升涵养的人。”子贡说:“修养的完善,如同《诗经》里说的玉器加工:切了再磋,琢了再磨,对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经》了。说到过去,你就知道未来啊。”
“贫而无谄”,就是穷但是不谄媚。“我很穷,你很有钱,我不用谄媚你,不用向你讨好,不必巧言令色。” “富而无骄,”指的是很有钱,不骄傲,不跟别人吹牛,不显摆。“无谄”是自己忍着,是一种压抑、较劲的状态,其中有痛苦、有愤怒。但是孔子的意思是,贫穷也不必这样逼迫自己去塑造风骨,要安贫乐道,要舒展而开心。即使穷,我也可以高兴,贫而乐道。
“富而好礼”和“富而无骄”也有区别。富而无骄,有可能会出现一种“我有钱,我假装自己平易近人”的情况,而富好礼是不需要假装的,“我有钱,但这没什么了不起,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多着呢,我要去学道、学礼”。
子贡和孔子的区别,在于找和不找。子贡的做法是找,在较劲,刻意的约束自己。孔子的态度是不需要着急,不需要使劲,不需要刻意的提醒自己,逼迫自己,开开心心就行了,有钱没钱都无妨。
贫而乐,富而好礼,真正的贵气是自然而然的。子贡认为,穷人对富人不谄媚,富人也不会因为有钱而不可一世,欺压穷人,这已经算是不错的境界。而孔子的境界更高,“贫而乐,富而好礼,”区别在于不管穷还是富,“乐”和“好礼”是发自本心地享受当下,而不是刻意表现出某种境界给谁看。所以,真正的“贵气”是快乐的、自然而然的。
关注原因而非结果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你,而要担心的是你不了解别人。你不知道别人,代表你可能错过学习的机会,错过合作的机会,错过举荐的机会。我们在跟他人合作的过程中,要先了解别人,才能结成联盟,更好的沟通和协作。
“不己知”是结果,“不知人”是原因。原因我们是可以靠努力去改变的。比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应该担心的是自己耕耘了多少,而不是担心能收获多少。我们能够担心的部分一定是原因的部分,不必担心的部分是结果的部分,至于你做了该做的事情之后,整个社会是否了解你,外人是否理解你,那是结果,是别人的事。对于结果,我们无法掌控,我们只能在原因上下功夫,用心做事。关注自己能改变的事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上,让自己变得更加谦虚,更加敏锐。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看似简单,但深刻地反映了我们的价值观,做事的方法和人生的态度。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保持谦恭的心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提升人生修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