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篇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
子贡说:“贫穷却不去巴结逢迎,有钱也不骄傲自满,这样做怎么样?”孔子说:“这样还算可以,但是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有钱却谦虚好礼。”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要不断地切磋它、琢磨它,做到精益求精’,您讲的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告诉你一件事,你能领悟出另一件事,还能举一反三,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心得】
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告诉我们在不同生活处境下,应该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普通人生活处境的关系是“人穷志短”和“财大气粗”,也即是说,人处在贫穷状态下,低三下四的多;当得到富贵之时,通常会傲慢自大,目中无人,这都是没有修养的人生境界。
第二层境界便是“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也就是说,一个人虽然穷困,但却不逢迎、讨好他人,富有的人也不是恃财骄纵。能做到这一点,算是有修养的人了。能达到这个层次,已经比较可贵了,但这种人内心还存在着严重的贫富界限,还需更进一步。
第三层境界则是“贫而乐,富而好礼”。达到这个层次的人已经认识到,贫或富只是一种外在的因素,个人生活是否幸福、快乐,并不取决于这些外在的因素,关键在于精神上是否得到了满足。
通过对修养过程中贫富问题的探讨,子贡有了感悟,便借助《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他的言下之意是:“老师,我明白了,人在道德的修养上是没有止境的。在达到一个层次之后,不能以此为满足,应该追求更高的境界。”
我们也是如此,加强自我反省修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外在的物质欲求,而是在精神层次的不断完善进步,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