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那条路,要穿过许多条巷子,而通向路口小卖铺的巷子,只有一条。
小时候,我护着腰包和附近的小朋友一起去路口的那家小卖铺买零食。回来的路上,经常会遇到一位老爷爷,他拄着拐棍站在我们前面不远的地方,横着拐棍拦住我们的去路,满脸严肃地看着我们,说:“叫爷爷,叫了爷爷你们就可以过去了。”
我和小伙伴吓得站在原地都不敢动,僵持了一会儿才小声地说:“爷爷好。”爷爷的脸笑出了褶子,满意的点了点头,将拐棍放了下去。这般慈祥的样子跟刚刚简直判若两人。
后来,许多次经过那条巷子,无论是去的路上还是回来的路上,都经常能遇到那位爷爷。爷爷还是一样调皮,每次看到像我们这么大的小孩路过就要横着拐棍,等一一叫了他一声“爷爷”,才笑着说“乖”,并把拐棍放下来,继续他前进的路。
直到后来,我也不清楚那位爷爷具体住在哪条巷子,哪户人家。
那时候,在那条巷子的规矩就是看到那位爷爷,就走到跟前,很礼貌地说:“爷爷好。”
对于我们几个和爷爷混得脸熟的,也不需要爷爷拦住强迫,而是主动走到跟前。
然而路过这条巷子的陌生小孩,一时间还不懂得规矩,会被爷爷拦住的举动吓得直接往回撤,或者小声叫了声“爷爷”,等爷爷放下拐棍的时候急忙往前冲。
等到我上了初中后,很少有机会再遇到爷爷了。有时候,装作很懂事的小大人,背着书包,走到爷爷面前,很乖巧地叫声“爷爷”。我突然发现,再次有路过的小孩时,爷爷不再跟他们玩那样的游戏了,只是抬了下眼皮,笑着看一眼那些小孩。
我渐渐明白,爷爷走那条巷子所花的时间越来越长,拐棍往前挪一步,自己再往前走一步,步伐是那样迟缓。
再后来,有几次我走到爷爷面前,很大声地爷爷的时候,他缓缓抬起头,像是不认识一样,看了我一会儿才会过意,然后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线,点了下头。
等我上高中的时候,学校离家很远,很久才能回一次家。然而,即使回家了,也未必能在那条巷子遇到爷爷。
即使到了寒暑假,许多次走过那条巷子,都没有再见到爷爷了。那条巷子也再没有那样的规矩。
这么多年过去了,每次经过那里,我都会想起他。
我想爷爷年轻时候肯定很酷,才会和巷子里的我们玩那样的游戏。老人是孤独的,可是他并不刻意把他的孤独告诉别人。可是,你只要看着他拄着拐杖,一步步地往前走,那样缓慢的步伐,那样迟迟才抬起头看你的样子,那样看了很久才认出你的样子。你就会知道,衰老是那样的悄无声息,又是那样的措手不及。
有些故事是说给别人听的,真假参半;有些故事是说给自己听的,也是真假参半。
把记忆铺陈开来,看到了一点点不一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