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过了一天
但这部电影的“后遗症”依然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大概是在初二的年纪吧,那时候疯狂迷恋青春文学,经常熬夜看小说,就是在那个时候,看了《悲伤逆流成河》。几乎是痛哭流涕,感觉那种无力感、悲伤感太强大,没办法阻挡。虽说有时候小说悲剧结尾是一种更高级的艺术,但这个,几乎让我产生恐惧,是我绝对不会看第二遍的小说。
起初知道要去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我心里有一点点抵触。但好歹周末嘛,也没什么别的事,就抱着一种娱乐的态度去看看也无妨。
大致情节我几乎记不清楚了,甚至他们的名字,但随着电影的慢慢深入,又能让我想起很多小说的情节。现在,我只想说说电影。
电影的主题落在了校园暴力身上。这个词算是近年来提起较多的词眼。电影就是从头惨到尾,真的是惨,我几乎不忍心看下去。一直到看完电影的现在,我还是觉得那种被生活阴暗笼罩的潮湿感依然在我周围。
易遥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因为原生家庭的不幸,而导致她后来一切的不幸。很难说她的妈妈到底有没有做错,或者从何时开始做错。单身妈妈单独抚养自己的孩子,又没有一技之长,在各种因素的积累下,是很有可能走向这条路,在社会上,她是弱者,但她必须保护自己的孩子,所以她不得不以弱者的方式站起来,变得市侩,变得媚俗,变得凌厉。她只能不顾别人的眼光,她只能假装无所不侵。这种日子过久了,任谁都不会像以前一样温柔体贴的,她对女儿的打骂,有时候是抱怨命运的不公,有时候是为女儿担心,怕她走错路。她一直以为这样是为女儿好,能保护好她,但直到女儿哭着说自己没有用别人的毛巾的时候,她的手停了下来,开始流泪,说了唯一一句温柔的话,“妈妈带你看病去。”那个时候,她拿着自己的红色钱包,拉着女儿义无反顾的出门。我觉得那个时候,是她觉醒的开始。她才明白一直以来的生活,其实都把女儿逼向更可怕的深渊。
对于易遥,其实原生家庭的影响会很大,她很难接受一个人的好,凡事也总能看到阴暗面。这样的人生活中也有很多,一般很难有朋友,因为她们太不给别人空间让人来走近了。这种性格,会影响一生。印象深刻的有两个场景,一个是她把药挤在唐小米眼睛上面对齐铭的质问而有点发狂,她拿着书包打他,大喊,“难道我不想像你们一样吗?你们以为的普通生活,我梦寐以求也得不到,因为吃过太多苦,所以不知道甜是什么滋味。”我仿佛能看见两个世界里的人,曾对望过,却永远走不近。那种沟壑至深,无法跨越。齐铭呢,每天有爸妈的关爱,他所遇到的困难,顶多也就是没有考年级第一,他不能理解易遥的“自甘堕落”、“睚眦必报”,世界真的是一面镜子啊,你是什么样的,你就会看到什么样的。
另一个场景,是易遥跳河之前,她对所有同学说,“你们没有杀过人吧,过了今天,你们就会知道杀人的滋味,你们愚蠢又懦弱,别人怎么样你们就怎么样……”这句话我太有感触了。谁的青春期没有遇到过拉帮结派?犯错的只有那种小头目吗?那一大批中间的人呢?他们站在你的对立面,对你嗤之以鼻,给予唾弃,可是等他们想起来只会说句他们不记得了,或者说哎呀那是在开玩笑呀。正是绝大多数这样的中间人,不知道杀了多少人。
在没有提到校园暴力这个词之前,这种现象就早已存在。我依稀记得各位家长都会告诫孩子,“不要被人欺负,要打架就打,妈妈永远在你这边。”我不清楚这种话的背后,她们曾经历了什么。只是骨子里的习以为常让我们都知道,在学校,经常会“处理不好同学关系。”
它总是让我想起一切阴暗,像多米诺骨牌,明明只是一点点,却眼睁睁看着自己完全被黑暗笼罩。但愿这样的悲剧永远不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