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秋园》是女版《活着》,带着对《活着》的意犹未尽,我迫不及待地读起了《秋园》。
《秋园》的作者杨本芬是一位年逾八十的老奶奶,她经历过战乱、贫穷、饥饿和离乱,一辈子为生计而奔波,退休后生活虽有所改善,但依然忙碌,照顾着年老多病的丈夫和年幼的孙辈,这本书是她在为家人烧菜做饭的间隙,趴在厨房的凳子上完成的。她说,“只要提起笔,过去那些日子就涌到笔尖,抢着要被诉说出来。我就像是用笔赶路,重新走了一遍长长的人生。”
书中主人公秋园的原型是作者的母亲。1914年出生的秋园,一生经历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幼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多灾多难,生活给了她太多磨难和考验。
秋园历经坎坷,受尽屈辱和磨难,却始终保持着赤诚、善良和坚韧的品格。她没有在苦难里堕落,始终坚守着作为人应有的尊严和体面。在艰难的生活面前,她充满了生命的韧性。
这是一本真实的回忆录,秋园一家人都是社会底层的人们,如一段浮木,在时代的滔天大浪里载沉载浮,在命运面前显得如此渺小无力,仿佛随时会被撕烂揉碎。然而,生于忧患,绝境逢生,人比自己想象的更加强大,可以被打败但不能被打倒。
读完《秋园》,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为仁受的正直善良,为秋园坚毅顽强所感动;为杨本芬(书中的之骅)奶奶虽高龄却饱含创作激情所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