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下午第一节课,我在24班上了一节达标课,结合评委老师的指导点评,我自己也进行的大量的反思,使我收获很多。总结如下:
一、学习目标制定的反思。
寒假归来,集团提出了“任务驱动、情景体验、真实探究”的课堂教学要求,在贯彻集团的课堂要求,突然发现自己不会上课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式始终不能和集团的要求游刃有余的融在一起,课堂是干巴巴的,课堂是乱糟糟的,心情是灰蒙蒙的,内心曾一度迷茫的寻找不到方向感。在那个时期就像一只困在笼子里的小兽,痛苦、烦躁、彷徨、无助。曾经几何,课堂让我无比的享受、无比的陶醉。
但是现在却让我寻找不到课堂的温度和存在感,心冷到麻。内心深处不断地怀疑否定自己。在和董校长交流我的彷徨时,她一针见血的就指出我当前存在问题就是不会写目标。学习目标制定的到位与否决定着任务设置和情境创设的到位与否。学习目标指向不清晰,课堂教学的展开肯定会大大的打折扣。
董校长并就学习目标如何制定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和董校长交流后,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轻松。我明白了自己的短板所在,为此,我又仔细地梳理一法三纲、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学习语文核心素养,积极参加听评课,对于学习目标的理解慢慢的清晰起来,慢慢的找回了自己原来的上课状态。
本次达标课,我结合课程标准、教参、语文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通过排演《将相和》中三个历史小故事和品读文本语言体会文中人物的的美好品质,进而加深对中国和文化的认识。后来在下午评课时,董校长就我的学习目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将学习目标又改为:
1、品读人物语言,试着说出文中人物两到三个美好的品质。
2、仔细揣摩文本语言、人物神态、动作,结合情景排演《将相和》中三个历史小故事。
3、结合将相之和说出几条对中国和文化的认识。前后两个学习目标的设置的出发点是不同的,我的学习目标还是带有浓浓的教师指导引领性,侧重于教师的牵引。
后来修改的学习目标是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指向性强。学生学习有抓手有依托。学生学习达成度高。为此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教学实际,以学生和课堂实际出发,从激发学生学习的角度制定指向性前、任务清晰的学习目标。
二、指导朗读突出语文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如何体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加上对于以前的12字课堂教学要求,我们的课堂也忽视了一些语文的特色东西,将课堂一度都放手给学生,好在我们的集团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并进行慢慢的修正。
为此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采用了读演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学习排演中将听说读写都运用到课堂设计中。让生在编排课本剧之前讨论、朗读、编写剧本,尽最大情况的让他们都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来,力争要让本节课有浓浓的语文味,而不仅仅是一节干巴巴的排演课。
为此在对本节课进行预设指导时,我将最能体现语文味道的人物语言作为指导朗读的重点,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性,对于人物的语言对话表演肯定有所欠缺,为此,我对文本深深的研读,不断揣摩和练习文本中的人物语言对白,通过在网上听课文录音,仿读,从神态、动作、提示语、重音、停顿等方面不断地练读,力求在语言对白的指导中对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和排演起到示范作用。做学生阅读表演表率。
在学生排演完第一个节目后果然在语言对白中出现问题,我就围绕文中重点句段:“我看您并不想交付15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从神态、动作、提示语、停顿、重音等方面一一指导朗读。教师示范读和学生读相结合,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中体会到语言的独特魅力。进而找到了文本对话表演的技巧,在接下来的排演中,语言的对白和神态、动作都有效的衔接起来,效果不错。
有点遗憾的是,由于时间仓促,没有让学生在老师范读的牵引下大面积的展开个别朗读。如果学生都尽情的抑扬顿挫的朗读,语文味道会更为浓厚。
三、 整合多种学习资源,为学生学习服务。
本节课是一节排演课,学生排演热情积极高涨,有的小组排演人员在十人以上,加之有6个小组参与排演,教室的空间对于排演来说就相对来说有些狭小,为此我决定将教室搬到露天音乐广场,在这里舞台是庄严的,观众是热情的,排演是热情的,空间的解放极大地点燃了孩子们排演热情。
另外,在指导学生朗读后,学生在接下来的二次排演时,又会碰到语言对话的排演,即使教师在刚才的语言指导到位,学生在落实教师指导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打折扣的现象,那我就发挥现场听课的老师的教育资源,鼓励孩子们到听课老师中间去寻找排演指导教师为本团队指导,这样一方面能促进孩子们排演的热情,进而体会对文中人物的美好品质的体会,又能在排演中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事实证明,课堂氛围瞬时达到高潮!
另外在本节课中,由于是下午第一节课,孩子们都是在午休后来上课,下午第一节课的学习效果如果没有兴奋点的话,很容易就昏昏欲睡、毫无生机。
为此,我一方面结合孩子的生日来给他唱生日歌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另外又一方面用激情的导入来让学生能够尽快的融入到创设的情境中,用激情来指导朗读,用激情来阐释和文化,引发学生共鸣。
不管怎样,在峡小的这段时间是自我在教育观上又一次凤凰涅槃的过程,过程虽然有时痛苦、迷茫,但是有这么优秀的领导指引,有这么优秀的伙伴携手前行,我相信我一定会享受到化茧成蝶的快乐!
张文质老师曾说过一段话:“”一节课不是被记住了,知识也不是被穷尽被熟知了,而是孩子们在童年生活的美好与课堂的精彩中,以体验和发现的方式,获得了在生命成长与生命记忆中具有无限意义的“童年”。谨将这句话送给自己!加油!
附:学生课堂体会
王玉其:本节课,我们的排演节目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我们的小组在排演时都能做到全身心、一丝不苟,我们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自己辛苦劳动排演的节目才是最为精彩的!当我们在舞台尽情的绽放时,台下的掌声就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谢谢老师的指导!
咸世娇: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老师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真正展示自己的舞台,虽然我们不是真正的演员,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发现我们都有成为伟大演员的潜力,虽然我们表演的或许不是最完美的,但是其中换来的无限的喜悦和收获是任何东西动换不来的!我对中国的和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王萌荟:这一节课我学会了在朗读、排演时,可以结合文中的提示语、神态、等来进行排演,排演时一定要放松,胆子要放开,坚信自己能够和小伙伴们配合好,我体会到了表演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