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心理咨询协会郭亚婵坚持分享第635天:
学习打卡第14天:
目的、行为与代价——让孩子自发地修正自己的偏差行为
目的——孩子想借由此行为得到什 么。
行为——父母通常看见的是孩子外显的行为,即孩子的偏差
行为。
代价——因为这个行为产生的不好后果。
孩子之所以做一些偏差行为,多半是因为没有理解“目的”“行为”与“代价”三者之间的关联性。若我们大人能够帮助孩子理解这三者的相关,不但可以帮助孩子拓展思考的角度,更能帮助孩子在充分理解之后,自发地修正自己的偏差行为。
父母必须注意,必须说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说他们可以理解的词汇。比如,要想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一定不要问:“你为什么做这件事?”而是要问:“你做这件事可以得到什么?”最好可以一边和孩子澄清,一边拿纸笔写下来,当孩子看见一条条写出来的他所付出的代价时,便无法逃避他所发生的事情,甚至会很震撼,进而愿意修正自己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一定是:与孩子讨论,或是借由与孩子一问一答的状况之下,协助孩子整理出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辅导的成效。
即学即用ABC:
当孩子告诉你要做一件你不认同的事情时,请你按照下面步骤试试:
1,孩子要做的事情。
2,先安稳自己的情绪。
3,问孩子这么做是为了得到什
么?或是这样做可以帮助他得到
什么?
——孩子的目的
4,这样做之后,孩子会得到什么
不好的结果?(引导孩子思考行
为的代价)——孩子的代价
5,再与孩子讨论如何用不同的行
为,来达到孩子真正想要的目
的?
6,尽量强化正向目标与行为之间
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