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韩国和日本对人性揭露的电影都蛮深刻的。今天和小伙伴一起去看了韩国前不久很热的电影《釜山行》,整场电影中,我都是处于担惊受怕的心情,似乎和电影中的人物一起经历了那些可怕的场景。
在这部电影中,主要有一对夫妻(妻子已经大腹便便),一对父女(父亲是证券经纪人),一对情侣,一个落魄的老人,一个高管。
1.无论多忙,别忘了关心亲人
电影最开始是讲一位父亲忙于工作挣钱,对家庭和女儿疏于关心,使妻子离开了,而女儿秀安坚持要在生日那天去釜山见母亲,父亲就只好送她一起去见母亲,尽力挽回自己的家庭。其实在这一对的关系中,我们可能都见到或者亲身体会到父母忙于工作,对答应了的事情屡次推迟下一次。其实孩子的世界是最纯真的,你的欺骗会让他不在信任。而且小小的秀安说过这样的话:爸爸,你只想到自己,所以妈妈才会离开。
2.在任何时候,人性都有自私的成分,只是程度不同
我记得秀安把座位让给一位身体不好的老奶奶,父亲告诉秀安:在这样危难的时刻,我们不用顾虑别人,照顾好自己就可以。秀安不认同,还是微笑着谦让。还有车上发生的暴乱,父亲打电话找关系,寻求安全的地方,对方告诉他直接到大田东站去。于是在大田下车后,父亲直接走了有护栏拦着的地方,秀安知道原因后,要去告诉别的逃难人群,父亲竭力阻止,秀安还是坚持要去。大人和孩子相比,有更多的考虑与自私。
我记得,看完之后朋友说,任何时候金钱和人脉都是必需的。我反驳说,金钱和人脉只是重要的手段,而且关于是否能信任是一个值得衡量的事关生命的大问题。比如,父亲通过金钱和人脉得到的却是虚假的消息,如果不是自己动作迅速,早就丧生了。
3.比丧尸更恐怖的是人性
他们一群人因为逃难分开了,3个人从第9号车厢到13和15号车厢去和亲人会合,其中要穿过几个全是丧尸的车厢,经过生死的考验。然而到达15号车厢时,高管怀疑他们已经被感染,不开门反而把他们关在门外并且用绳子防御,致使大叔为了抵抗丧尸进入手臂被咬,感染后死亡。15号车厢的人尽管是因为高管的煽动才一起不开门,但是这确切来说更是一场集体的犯罪。
那么什么情况下才会发生集体犯罪?《乌合之众》里写道,无论组成群体的个体是什么人,无论其生活方式、职业性格或智力等是否相同,在他们组成一个群体时,他们会获得一种集体心理。正是这种集体心理,才有了毫无责任感和愧疚感的驱逐,甚至杀害。于是,那些原本生活中那些温良友善的普通人,瞬间变成一群表情恐怖的刽子手。
心理学上叫集体无意识,指由遗传保留的无数同类型经验在心理最深层积淀的人类普遍性精神。在1922年《论分析心理学与诗的关系》一文中提出。荣格认为人的无意识有个体的和非个体(或超个体)的两个层面。前者只到达婴儿最早记忆的程度,是由冲动、愿望、模糊的知觉以及经验组成的无意识;后者则包括婴儿实际开始以前的全部时间,即包括祖先生命的残留,它的内容能在一切人的心中找到,带有普遍性。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而之所以能代代相传,正因为有着相应的社会结构作为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支柱。
“集体无意识”作为一种典型的群体心理现象无处不在,并一直在默默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行为,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就是“封建社会”下所形成集体无意识的牺牲品。
4.人性的沦落
15号车厢里的人最后还是没有抵抗住,让他们几个人进来了,但是他们的那种保护自己的意识,人人自危的心理已经占据了头脑,所以他们在高管的再次煽动下,不停地谩骂,让他们滚出了,到了另外一个车厢。而15号车厢的一位女士亲眼看着自己姐姐成为丧尸,说了一句“一群人渣”,打开了厢门,放了丧尸进来。
在一群人里,高管和列车员趁机躲进车厢厕所,暂时逃过了这一劫难。然而最让我震惊的是,高管为了自己的生命,欺骗一起躲进厕所的列车员说外面没有丧尸,打开门,把列车员推向丧尸。甚至在最后列车长下车为了救他,他也把列车长推向丧尸。这种完全牺牲别人的生命,为了自己的生存,还有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人性吗?
与比同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个落魄的老人,尽管他偷听了电话,要和那个父亲走同一条通道,看起来有点小人。但是,在被困两个相撞的列车之间时,为了孕妇和孩子,他毅然选择投身抵抗丧尸,让她们先走,无疑是最光辉的。
当然父亲的结局也是一个高潮,父亲和被感染的高管搏斗,父亲被感染之后,在没失去理智前,把孩子和孕妇放在车头,嘱咐相关事宜,回忆着孩子初生的情景,跳了车自杀。
一部电影,有人性的美好与可怕的揭露,才能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