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理解六侧面(摘录➕【笔记】)Part1
侧面1:解释
解释:恰如其分地运用理论和图示,有见地、合理地说明事件、行为和观点。
理解不仅仅是了解事实本身,还包括运用具体证据和逻辑——富有洞察力的关联和例证来推断原因和过程。如杜威所说,从这种意义上来讲,理解某事“就是从它与其他事物间的关系中对它进行观察:注意它是如何运作的,它产生怎样的结果,它的起因是什么”。
侧面1要求给学生分配任务,对学生进行评估,让他们解释所学习的内容并给出合理理由来支持他们的解释,之后我们才能够得出结论:他们是否理解了我们所教的内容。【数理化往往通过证明可解释,文史呢?“联系”自是重要的,单单说语文,生活实践运用、表达是不是最终输出结果?此结果是否可证明理解?】进行评估时,我们从学生的表现中寻找较合理的解释,要求他们使用诸如支持、辩护、概括、预测、验证、证明和具体化等动词显示他们的理解程度。【实际上,若以此标准来看,当前命题也存在严重问题。】
从设计的角度看,侧面1要求围绕困惑、问题和难题建立单元,要求学生给出自己的见解和解释,诸如在基于问题的学习和有效的动手动脑科学项目中获得的解释。这对评估方法的暗示是很明显的:使用评估要求学生独立解释所学内容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回忆、再现;讲具体的事实和更大的观点联系起来,而且要能证明这种联系是合理的;展示他们的工作过程,而不是仅仅给出答案,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结论。
侧面2:阐明
阐明:演绎、解说和转述,从而提供某种意义。
阐明通过强有力的故事传递见解,而非抽象的理论。当一个人能有趣地阐明当前或过去的经历并且这种阐明意义重大时,说明他达到了这样的理解。
寓言的特点揭示了为何它们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寓言的具体性、特异性以及叙事结构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寓言的深刻性——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深奥的道理——激发我们的智慧。我们想搞清楚这个故事“试图告诉我们什么”,于是开始思考。寓言的隐喻性——不那么轻易被读懂——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材料。
无论是历史、文学或艺术方面的故事,都能帮助我们感悟人生,理解周围的生物。当然,最深刻、最伟大的寓意大多存在于各地流传的故事、寓言和神话故事中。故事不是用来消遣的,好的故事让我们的生活拥有更多的理解和关注。【这是阅读的意义之一,也是儿童阅读的必要所在,更是看中优秀的讲故事者的原因。】
解释和阐明相互联系又有所不同。理论是普遍适用的,而阐明要依托具体的情境。一种理论要起作用,它必须是正确的,而一个故事只需要具有真实性,提供启发。人们在理智上不能接受同一物理现象包含三种互相矛盾的理论,但是对于相同类型的人类活动,人们不仅能接受许多不同的、看似合理的、深刻的阐明,而且还认为这种情况丰富了事件的意义。
为了让学生像成年人一样自主思考与表现,应教会学生如何从内部建构学科理解。【提供(获取)足够多的具体案例,学生从中提取,或者说提炼“关键信息”,方能证明其掌握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