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我享,维羊维牛,
维天其右之!
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
伊嘏文王,既右飨之。
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这是一首古代祭祀的诗《我将》,祭祀文王于明堂也。
在古代遇事或者逢年过节,有特殊的日子时,人们都会举行一些祭祀活动以求心的达成。
既然是祭祀一定就少不了祭品,“维羊维牛”,从这句话可以知道,那个时候,牛羊作为祭品是必不可少。
前三句,祭苍天,以求苍天保佑。在周人的眼中,苍天就是大主宰,他主宰世间万物,因此,人们对苍天无比敬仰虔诚。中间四句主要赞颂文王丰功伟绩,并希望乞求文王在天庇佑。
文王为安定四方、振兴周邦作出的巨大贡献,因此备受爱戴。
通过“伊嘏文王,既右飨之”就能充分的表达出周人对文王赞颂和祈望之情。
诗末三句是祭者的本旨,是全诗阐发的核心内容。
古代周人“敬畏天威”,并非简单的迷信,什么是“天”?“天”就是自然规律,“天”就是民心所向。
也可以说,周人的天道观,也就是人道观。
人总要有所畏惧才好,不然天不怕地不怕岂不肆意妄为了?孔子曾说:“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畏天总比畏民强。现在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其实还不如让老天爷来监督来的更为实在。
民众毕竟只是民众又怎么能对领导完全监督,也有监督不到的地方,即使很多东西看在眼里面对领导所犯问题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有几个敢于“舍得一身刮,敢把皇帝拉下马”?所以,此时很多人将希望寄托于无形的老天,不管在任何叽哩旯旮你好了什么不可告人的勾当,苍天都会一览无遗,而且它不惧怕任何人的打击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