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怎样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童年早期(1~3岁)
3~6岁孩子的记忆有两个特点,第一就是“鸡毛蒜皮记得住,事情要点忘得多”,孩子在这个时候的记忆力要比那些已经上小学的孩子差很多,特别是三四岁的幼儿,他们只会关注事物的细节,但却非常容易遗忘事情的要点。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有心训练记不住,无心插柳记心中”。可以说“无意识记忆”构成了学前儿童学习的基础。什么叫无意识记忆?也就是说,他们无意中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内容,是他们最能够记得住的。那种要经过努力才能记住的东西,他们则会表现得比较抗拒。
我们人类一共有3种记忆,它们分别叫作感觉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
影响3~6岁孩子记忆力的因素有三个。
1.事件呈现的独特性。
儿童记忆研究权威专家尼尔森说:“孩子只能记住那些印象深刻的事件。”举个例子,当孩子学字母时,让几个孩子用自己的身体来模拟字母的形状,这种方式是他们在别的地方很难看到的,所以就容易记住。所以,无论你想让孩子记住什么,用一种印象深刻的方式来表现,就会有好的效果(当然,你不能说我打他一顿他就印象深刻了,这只能让孩子记住痛的感觉,而忘了你要他记住的东西)。
2.孩子有没有亲自参与。
学龄前的孩子必须要亲自参与、感受,才可以记忆深刻。这就是为什么多带孩子外出长见识有助于他们记住更多的东西——想要记住动物,不要光看图片,还要去动物园看一个个活的动物;要记住车标,你就可以开着车让孩子们往窗外看,并且一个个地教给他们。这比光看图片效果要好得多。
3.父母是否懂得使用精细谈话风格。
什么是“精细谈话风格”?说得简单一些就是“懂得让孩子做选择题,而不是填空题”。比如说:“宝贝,你还记得上次我们是怎么去海洋馆的吗?”如果孩子答不出,我们可能会继续说:“我们是坐什么去的呀?”这就是重复性的谈话风格,是做填空题,而如果你说:“我们是开车去的、骑自行车去的还是坐飞机去的呀?”这就是精细谈话风格。因为6岁前的孩子,很善于去再认信息,而不是回忆具体的内容。
总结
3~6岁孩子的工作记忆容量比较小,对他们不要提过高的要求,越是用一种轻松随意的方式去学习,他们的记忆效果越好,而独特的呈现方式、亲自参与以及用精细的谈话风格都有助于孩子记忆力的发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结果——在这个年龄阶段,由父母特别是妈妈带着参加游戏的孩子,比他们自己玩或者在幼儿园、早教机构更容易记住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