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01期“微”专题活动。
“你看看你,每天刷牙都要人提醒,我不说你就不刷,你到底是记性不好还是不想刷?这么简单的事情也会忘的?”临睡觉前,芮雅又在催促儿子去刷牙。儿子慢腾腾地起身,来到卫生间,拿出牙刷开始刷牙。
“你看看你的牙齿,人家的牙齿都是白白的,你的是黑牙齿。真是丑死了。让你好好刷牙也不刷。每天早晚都要刷牙,养成好习惯,慢慢肯定会变白的,知不知道啊?………”看着镜子前皱着眉头一脸不情愿的儿子,那两颗有些发黑的大门牙映入芮雅的眼帘,芮雅不自觉又提高了嗓门,不停地数落着。
芮雅有些苦恼,类似今天这样的场景已经很多次了。已经上五年级的儿子,习惯太差了。每天放学回家来,不是先把作业写完,而是先玩2盘游戏,先把游戏的瘾过好,才会开始写作业。写作业的时候还要把电话手表放在旁边,不时拿起来查看一番。就像我们大人时不时就想打开手机看看有没有消息离不开手机一样。看完牙医刚从医院回来的那个礼拜,儿子还会主动刷牙。可是没坚持到两周,晚上睡觉前的刷牙,儿子必定会忘记不会刷。有时候,芮雅忘了提醒,儿子也乐得偷懒,从不会主动去刷牙。
因为不刷牙,因为做作业老是开小差,她已经说过儿子无数遍了。但是结果却是差强人意,没有什么变化。顶多是刚说完的那两三天,儿子有所改变。但没过几天又变回老样子,儿子依然不把提醒多次的事情放在心上,一点好习惯都没有养成。
对儿子发完脾气之后,芮雅也在反思。其实对于早晚刷牙的习惯,芮雅自己也经历过一段挣扎期。她记得她以前晚上也不爱刷牙。洗漱好了之后还要专门再花点时间刷牙,她很不情愿。况且有时候晚上还想再吃点东西,可是等到吃完东西再去刷牙她又不想动了。结果往往是,东西记得吃,牙却忘记刷。久而久之芮雅的牙齿真出了毛病。牙釉质流失,牙缝变得越来越大,牙齿变得越来越敏感。
有一次吃到一粒坚果时,牙齿嘎嘣一下掉了一块,再吃东西时总感觉嘴巴里透风。她赶紧去医院做检查。医生把缺失的那一块牙给她补起来,并告诫她,一定要保持牙齿清洁,多用抗过敏牙膏早晚刷牙。就是这一次看医生的经历,让芮雅痛下决心,一定要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从此芮雅每天晚上都在固定的时间提醒自己要刷牙了,刷完牙之后,她就不再吃东西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芮雅的牙齿明显感觉清爽多了,吃冰饮料时牙齿也不会有酸酸的感觉了。有时候如果晚上没刷牙,芮雅还会觉得嘴巴有些不自在,睡觉也不踏实,一定要刷完牙后才感觉清爽舒适。
有时候很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不难,但如果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会非常考验人的毅力。常常看到网上说,21天就可以让人养成一个好习惯。可是,芮雅知道,那只是理想状态下形成的最好结果。芮雅自己也尝试过,她曾经想要学习朗诵,每天在软件上打卡朗诵诗歌。一开始她觉得这件事很容易,每天抽出10分钟朗诵。刚开始的一周也的确很容易。可是渐渐地,她就有些懈怠了,时间越来越短,10分钟慢慢变成了5分钟,有时候就短短2分钟就完事,完全有些敷衍了事,为了完成打卡任务而已。等到21天时间过去,没有了群体打卡约束,芮雅就彻底把这件事情搁置了,好像自己从来没有参与过朗诵这件事情一样。
其实,想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首先得从心底里认可这个习惯,意识到养成好习惯可以为我们带来很多好处。然后再从行为上一点点慢慢去做改变,渐渐把好习惯变成我们的日常生活状态,变成我们的条件反射行为,变成我们的本能。
《5%的改变》一书作者李松蔚老师说:“当我们特别想要实现100%的改变的时候,我们反而一步都走不了。但是如果我们只想着能够在维持现状的情况下稍微改善一些,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有一点积极的行动。”我们一口气吃不成一个胖子,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当我们想要去改变5%的时候,改变才会慢慢开始发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独有偶,在《65种微习惯》这本书里,同样也提到了,当我们想要做出改变时,有很多细小的事情都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改变,从一点一滴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寻找突破,做出改变,养成一个好习惯。
芮雅的心思开始慢慢变化,她决定先从改变自己的语气开始,不要一味指责,可以跟儿子讲讲自己去看牙医的故事。或者她可以询问儿子喜欢什么样的牙膏口味,给他换一支牙膏,或者换一支造型好看的牙刷。又或者跟儿子来个约定刷牙的时间,比赛看谁刷牙的泡泡多。原来有这么多可以改变的地方,也许变化就会发生了,芮雅在心里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