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余秋雨先生所著《文化苦旅》中的一篇“上海人”,感觉很是耳目一新。不论观点是否有失偏颇,但是作者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是不可否认的,字里行间充盈着浓浓的学者气息。和对方一比较,自己所写的浅薄的、稚嫩文字简直如小学生水平,只能暗自下决心多读书,并且是多读一些有质感、有质量的名人佳作,才能对自己写作水平有实质性帮助。
现摘录其中部分片段作为以后的学习模版。
1.上海人的眼界远远超过闯劲,适应力远远超过开创力。有大家风度,却没有大将风范。有鸟瞰世界的视野,却没有纵横世界的气概。
2.上海人的精明也就与怯弱相伴随。他们不会高声朗笑,不会拼死搏击,不会孤身野旅,不会背水一战。连玩也玩得很不放松,前顾后盼,拖泥带水。连谈恋爱也少一点浪漫色彩。
3.可惜,讥刺上海人的锋芒,常常来自一种更落后的规范:说上海人崇洋媚外、各行其是、离经叛道;要上海人重归朴拙、重返驯顺、重组一统。对此,胸襟中贮满了海风的上海人倒是有点固执,并不整个儿幡然悔悟。暂时宁肯这样,不要匆忙趋附。困惑迷惘一阵子,说不定不久就会站出像模像样的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