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备课,总有些不知道要跟学生说什么,虽然心理有很多话题可说,但是总想着要能够跟更多的学生有互动,学生更愿意参与的主题,想了很多天,参考了很多的主题之后,刚好因为在听积极心理学的课,于是我便将主题确定为与积极自我相关联的自信。
准备课程之前,我先回忆了下自己的初中时代,其实我的初中时代不算不自信,于是我在想我自己到底什么时候自卑了呢?我似乎是初一的时候写个周记,说自己的情绪状态的事,然后语文老师就特别认真的找我谈话,肯定我,但是当时我的感受是不太好的,可有这么个老师关心我,我还是会很开心。
今天是两节课,我用了一个经典的量尺问句,问学生如果给自己的自信程度打分,0-10分打多少分?有很多同学都认为自己是没有自信的,分数在0分以下,分数在6分以上的都很少。这也让我感觉这个主题选择是对的。
课堂上面,我开始放了一首歌,杨培安的《我相信》,在7班学生很欢乐的会跟唱,而在之前感觉还活泼的1班,倒没有几个学生会跟唱,跟唱的学生能让我感觉到他们的一个积极的状态,这也让我去想,我应该是可以在以后的课堂上面都给学生加入一些音乐的。
接下来我跟学生互动,问他们什么是自信,他们会回答说自信就是相信自己,那么什么是相信自己呢?学生就有些不太清楚了。
然后我让学生开始画心理自画像,不知道是班级本身就有差距,还是关系的建立问题,今天7班这个活动完成的也都还不错,大多数都在很认真的画,实在不想画的,也会认真写,然后我穿插着讲了个林德曼的故事,链接了一下地理知识,学生倒也很欢乐的回答地理学科问题。
故事讲完,再学生分组讨论身边的或知道的自信故事,过程中也都还讨论得不错,只是要他们分享的时候就不太愿意分享了,做为心理老师,当然是尊重他们的意思,不强迫谁来分享啦。
紧接着,再请学生在旁边写自己的10个优点,10个缺点,神奇的是,学生们竟然有些写不出来啊,还有的同学,动笔就先从缺点写起。有一个同学说我是中国人,我是深圳人,我是哪里人,这就占掉了三条,问我这算不算是优点,我说如果你认为这是优点,那就是的。【在这里,我想的是,我们自信的主题,最终落脚点都是积极自我,那对于自己的一些身份确认,我认为也是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
这个环节我给了学生比较多的时间,这样我可以更多的去看学生们自己写的内容,更多的去了解他们。
最后这一小节课,我放了一个伤痕实验的小视频,伤痕实验告诉我们,别人怎么样看自己,取决于一个人怎么样看待自己的,很多时候,不自信其实是源于我们每个人自己内心,跟别人的看法和说法没有那么大的关系。
下课了,我提醒同学们把课堂上写的画的东西保留下来,下次课还要用,下节课还要升华一下提高自信的方法。
我也在尝试将类似团辅活动的形式分化为两节课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