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部一般都是临时组建的单位,存在着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点多线长,人员高度分散等特点,许多夫妻一年中也难得团聚几回,一些熟人甚至几年见不到面。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才能把成百上千的员工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块使呢?只靠金钱显然是不够的,所属人员必须具备共同的价值观、目标和信念,只有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才能全心的为实现项目目标竭尽所能。
一个单位靠什么东西来凝聚人才,形成核心竞争力,这是根本问题。
在我们的建筑队伍中,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还有一些差距。有的单位把企业文化简单的看成文体活动,对文化引导,价值认同却毫无认识;有的单位把精力花在了布置环境,热闹场面等表面形式上,没有把活动与企业文化丰富的内涵有机的结合起来;有的单位领导对企业文化活动产生的无形效益缺乏认识,只顾搞生产,甚至将活动场所挪做它用或者干脆拆除,造成员工们业余活动缺乏,一些人还染上了不良恶习。 哈佛商学院通过对世界各国企业的长期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一个企业本身特定的管理文化,即企业文化,是当代社会影响企业本身业绩的深层重要原因”。也就是说,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深层推动力,任何一家想成功的企业,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和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IBM咨询公司对世界经济500强企业的调查也表明,这些企业出类拔萃的关键是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他们令人注目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都根植于其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
市场竞争是信誉和质量的竞争,而信誉和质量的背后是文化。良好的人文氛围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有重大作用,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我们的各级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中,文化力就是推动力,导向力,凝聚力,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从而大力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员工队伍。
针对项目管理部这样一个特定的群体,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呢?
一是标准文化 。
为了优质安全按期完成新校区建设任务,打响项目管理部的牌子,经过周密的策划,设计出一切有标准、一切讲标准、一切高标准的项目标准化管理系统,并导入队伍建设与施工生产过程当中。 安家设营,是队伍进场时要做的第一项工作。为此,项目部首先把“标准”理念注入到施工建设中,做到“四统一”:生活区、生活实施统一规划;床、床单、被罩、枕头等物品,不分内部员工与民工,统一购置,一人一床,物品按标准摆放,杜绝臭鞋破袜子乱丢;统一制胸牌,所有员工一律凭牌出入营区和施工现场,项目部领导也不例外;员工统一着装,上班必须穿工作服,下班脱下来放到固定位置。 这种事事讲标准,凡事按标准来的做法使整个队伍的面貌焕然一新。
在工地上,无论是内部职工还是民工,都是头顶安全帽,身着工装,脚穿胶鞋,像军队一样整齐划一。在食堂,我们看到锅、碗、瓢、盆摆放整齐有序,各种肉食蔬菜,分类存放在隔架里,贴着瓷砖的水池、灶台擦得干干净净,连裙脚都没有污迹。更叫人叹服的是不管职工食堂还是民工食堂都是一样的摆设,一样的干净利索。“标准”理念的初步导入,不仅尝到了甜头,也赢得了荣誉,通过了业主、监理等组成的联合验收小组的验收,综评97.5分,名列全区第一名,让业主、监理赞叹不已:大单位,正规单位就是不一样!
项目部一班人认为,要把标准作为一种文化渗透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首先得从点滴做起,作为管理者,一言一行对构建标准文化都不是小事。 一次项目部在检查工地过程中,发现有一堆施工垃圾未清理干净,不符合项目部《安全文明工地建设标准》要求。他当即对工地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并监督其将施工垃圾清理干净,达到工完场净的标准才离开。在施工现场,他们对用过的模板、钢管、各类工具的摆放、处理都有严格的标准,必须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通过这些点滴小事,增强了员工们对“标准”内涵的认识。 为使标准文化深入人心,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他们组织员工结合自身具体工作展开大讨论,明确项目部为什么要树立标准理念,进而达到工作与文化的紧密结合。 在安全生产标准的制定贯彻过程中,他们组织员工们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忆一次安全事故教训、当一天安全检查员、提一条安全建议、做一件安全生产实事”。活动中,他们把安全机构设置、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日常规章制度、关键环节控制等问题交给班组讨论,然后集中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了有关安全生产的五项规章制度,并赋予现场安全员对违章作业当场罚款、令其停工等权限。同时,他们坚持依靠全体员工保安全,每周召开一次安全分析会,查思想、查违章、查隐患。开工以来,员工们已为安全生产献计献策80余条,消除事故隐患7起。直到完工,项目部始终保持着安全生产零事故的记录。
在发展中升华 为提升技术创新标准,他们组织成立科技攻关小组,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活动。广大青年员工踊跃参与,积极投身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研究,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技术人员针对现场实际情况和设计图纸,及时提交了多项变更申请,
得到了业主、监理单位及设计院的认可,节约了大量经费和时间。 他们还把质量控制中的PDCA循环法,巧妙地运用于项目管理,尤其是标准文化的提升中。 第一阶段是计划阶段(P),主要是分析标准文化的现状和各种影响因素,找出存在问题,制定改善措施,提出具体计划; 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D),主要是根据计划,组织安排相关人员贯彻执行; 第三阶段是检查阶段(C),主要是检查实施效果和发现问题,对布置工作进行抽查和全面检查; 第四阶段是处理阶段(A),主要是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并将本次循环遗留的问题提出来,以便转入下一循环去解决。如此反复按照PDCA循环运转,每完成一次循环,必然会解决一定的标准文化建设问题,从而促使标准文化不断的提高、升华。而标准文化的提升,又在潜移默化中带动了安全、质量、工期、文明施工等各项工作。
二是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同时又是一种安全管理理论,是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与文化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1)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共同拥有的人本观点和社会责任意识,即:是否具有以人为本,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和健康的理念;是否具有社会责任心,努力维护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2)安全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生产管理历史的积淀,具有相对稳定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体现了精神文化建设的特点。
(3)安全文化应以物质为载体体现出来,即:既要有思想意识,还要有行为和行为的结果。
安全文化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1)第一层次:思想意识层。该层次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层次,居于支配和指导地位。
(2)第二层次:制度文化层。该层次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中间层次,是第一层次文化的体现。企业长期形成的习惯习俗也属于该层次。
(3)第三层次:物质文化层。该层次是企业第一、二层次文化的具体运作过程和结果。企业形象策划结果与其互为映证。
建筑业属于事故高发行业。
(1)生产岗位不固定、流动作业多,作业环境不断变化,作业人员随时面临着新的隐患的威胁。
(2)作业内容多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同工种,但在不同的作业时段、不同作业部位的作业内容常常不同;二是同工种,但在不同施工现场的作业内容和作业环境并不相同;三是工种时常不固定。
(3)多工序同时或连续作业,工序间配合,材料设备调度,与建设各方的协调等过程多,管理过程复杂,综合性强。 (
4)立体交叉作业及电气、起重吊装、高处作业等特种作业多。
(5)多为露天作业,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如高低温作业,雨、雪、风中作业等。
(6)手工作业多,劳动强度大。
(7)人员流动性大、作业技能参差不齐。
(8)分包作业多,总、分包之间以及各分包队伍之间的企业安全文化背景不同,容易形成文化冲突。
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思想意识建设 (1)目标:使全体员工共同具有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努力维护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2)措施: ①择优选择员工,形成良好的用人环境,并对员工进行道德品质、法律法规、文化知识、作业技能、事故案例等教育。 ②领导率先垂范,并在各层次树立标兵,弘扬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 ③在发展的基础上,努力解决员工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④发动员工积极参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建设属于“自己的”企业安全文化。 ⑤通过教育等,在员工中树立“企业即家”、“社会即家”的观点,正确认识安全与企业发展、社会安定祥和和进步之间的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 ⑥开展社会和群众监督,进行公正严格的考核,批判任何不适行为。
制度文化建设 (1)目标:建立科学、系统、适合本企业的文件化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和企业形象策划系统,规范企业安全文化。 (2)措施: ①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建筑法》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环境管理体系》(GB/T24000)及《质量管理体系》(GB/T19000)等标准,建立文件化的管理体系。 ②进行企业策划,引进企业识别系统(CIS),建立有显著个性和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安全文化支持系统。 ③贯彻执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CJ59)、《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等建筑施工安全标准规范,建立企业安全文化的技术支持系统。
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应做到的内容:(1)员工充分参与。 (2)考虑分包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3)考虑员工的流动性和作业环境的多变性。
物质文化建设 (1)目标:保证企业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实现持续改进。 (2)措施: ①组建企业安全管理领导机构和主职部门,建立监督管理网络。 ②企业标志、企业建筑、办公及施工环境、技术装配等,均按照管理体系要求进行落实。其中,施工环境包括:现场围挡、大门、企业标志、五牌一图、场地硬覆盖、临时办公、职工住宿、食堂、卫生保健、工装、个人防护用品、作业面、材料堆放、在建工程的立面效果、安全防护措施、施工许可、社区融洽等。 ③按照标准、规范规程及安全技术交底施工,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④加强检查、定期评审,及时纠正不符合项,实现持续改进。
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步骤 1.决策和策划 应积极地,并有目的的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以OHSMS(EMS、QMS)及企业形象策划(CIS)为载体,溶入企业安全文化的精髓,建立有自身个性的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2.学习培训 (1)对核心队伍成员进行培训,包括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体系知识、施工项目管理及企业文化知识等,为建立文件化体系准备人才基础。 (2)对员工进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安全管理知识、体系一般知识、市场形势等的教育。体系文件编制完成后,可以以组织学习的形式动员员工参与修订工作,使上下各层次形成互动。 3.收集整理资料 (1)对现有企业安全文化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重点是企业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方面的“有形”内容。 (2)收集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 (3)收集成功企业有关资料。 4.确定企业精神 确定本企业的企业精神及安全生产方针目标。 5.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根据标准并结合企业形象策划工程,建立文件化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或建立健全经整合的企业管理体系,以制度捍卫文化、以形象衬托文化,陶冶情操。 6.加强宣传教育 在强制要求贯彻执行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使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逐步并最终统一到企业精神和方针目标上来,形成“我要安全”、“我要健康”的良好氛围。 7.定期评审 要定期进行管理评审,并实现持续改进。
安全文化建设应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 (1)统一思想,并首先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建设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的迫切愿望。 (2)建设过程中,首先注重外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特别是应首先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提高标准化水平,以外显文化带动内隐文化建设。 (3)坚持一贯性原则,即工程项目无论大小、所处地域、取费情况、发承包形式、管理及作业人员组成以及无论处在什么施工阶段、施工工序等,都要坚持同一个标准,从严要求,真正使“安全”成为一种理念和追求。 (4)在充分评价的基础上,应尽量保持分包协作队伍的相对稳定,以利于形成统一的企业安全文化。 (5)转变经营观念,加强市场开拓,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尽量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 (6)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没有终点,要始终使企业安全文化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三是共享文化。
知识共享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尤其在竞争的环境下,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所积累的知识是个人竞争力的体现,对于企业而言,更是不愿意将核心的技术和知识让竞争对手获得,以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但是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任何依赖于固有技术和知识的竞争优势都是短暂的,企业的知识和个人的知识只有在积极的自我提升和知识交换中,才能够判断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影响,及时将这种影响引入到业务过程和管理中,保持着不落后于时代的竞争力。
知识共享由知识的整理、传播等具体活动来实现,建立企业知识共享平台就是使这些活动能够正确、公平、合理的进行。
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中的知识可以分为概念性的知识和实践经验知识两类,概念性的知识中包括企业的文化内涵、规章制度、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等,实践经验知识包括项目过程中的合同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投资管理等动态的内容,以及在实践中积累的客户知识、相关合作伙伴知识、供应商知识等,这些知识较为隐性,但价值也更高。
这些知识首先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整理才能够变得容易被接受,对于概念性的知识,目前一般采用编码和分类技术,通过文档的规整,利用今天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使之变得非常容易被检索和查阅,今天的信息技术还提供了网络信息共享的平台,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企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及时地获知企业中最新的知识变更,如规章制度的修订、企业重要事件的发生、工程项目管理新理论和新方法。对于实践经验知识则采用知识仓库的技术,将相关信息按照主题进行存储,通过制定具体的管理作业规则,再对作业中收集的数据进行规范化、分割和抽取,构建出二维或者多维的、易于理解的模型。
知识的传播是使知识开始产生价值的第一步,企业的知识传播平台建设实质上构建了企业内部的知识流,换句话说,知识的流动使企业资源流动中的一种,和资金一样会产生价值。对于一个企业的新手,通过知识的主动索求和有目的的培训,可以成长为有价值的专家,从而成为企业的财富,在知识的传播中,企业的文化和技术管理知识同时渗透到员工思想深处,这是企业打造优质精干队伍的利器。
知识传播有两种途径,一种称之为知识的转化,一种是人员间的交流。在很多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目前已经有不少知识的转化框架模型,主要共同特征是方向性、价值性强、可以被书面化,很多时候是推-拉共同作用的结果。上述两类知识的传播过程也有所不同,对于较为显性的概念性知识,主要通过企业的定期发布和员工的自我学习领悟;对于较为隐性的经验性知识,主要通过人员间的交流,辅之以定期的培训,由有经验的项目经理,将工作中的知识制作成文档或者PPT,通过培训传授给其他人员,而新手也可以通过信息系统辅助的历史管理记录的模型化显示内容,了解以往的项目管理过程。
知识传播的工具主要由企业信息系统中的检索、沟通工具组成。现代检索工具已经变得更加智能化,通过企业门户中的搜索引擎,任何员工都可以获取其所需要的经过过滤和精确定位的知识,提高了员工获取知识的效率和准确性。企业及时通讯工具,如MSN、QQ、E-mail等的应用,方便了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及时沟通。Chatting Room、BBS等提供了员工围绕工作中的某些主题进行出谋划策的场所,不但记录了各种实践的工具和方法,并且可以从中激发出创新的火花。Visual Meeting通过应用多媒体工具使总指挥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组织会议,视频信息通过宽带网络传达到每个参会者的终端,不但详细的记录了会议的过程,而且可以回顾会议中的重要信息,避免了会议纪要中对内容的理解偏差和对会议信息的错误传达。这些工具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配置,因为工程项目很大的一个特点是流动性强、地理范围大小不一、施工环境设施配置较为落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知识管理的工具是配合知识管理理论和思想而配置,工具的缺乏不应该导致管理的松懈。
因此知识管理的共享平台需要建立在企业知识管理思想理论的实践上,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共享的规则,提供共享的工具,保证知识共享推动企业向知识型管理型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