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03年
威烈王封晋国的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位列诸侯。
司马光说本来周幽王和周厲王就把规矩坏的差不多了,但是文、武的祭祀还是绵绵不绝(周朝没灭亡)。就是因为子孙还守着名分啊!结果晋国被大夫灭了还瓜分,天子不仅不讨伐,还封为诸侯,真是最后的名分也不要了。
有的人可能以为周朝已经很弱了,那三个大夫很强。又不能阻止,干脆做个顺水人情。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他们不征求天子自立为王。那就是不守规矩,那么天下守规矩的诸侯就会纷纷征讨他们。(能得好处,还能落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所以这是天子自己坏规矩,怪不得人。
天子自己坏了规矩了,那么天下的人都不会屈服于天子之下了。到时候就是看谁有本事了。那么天下就会战火纷飞,苦了百姓。难道不悲哀吗?
当初智宣子选瑶做继承人时。智果就劝他,不如立宵好。瑶的有点很多,但是缺点就是不仁,拿自己的优点制服别人,却用不仁来行事。谁能忍耐啊!如果是瑶继承晋国,那智氏一定会被灭亡的。智宣子不听。智果就离开了
赵简子则写下两篇戒律,给两位儿子背,看看谁有孝心。结果三年大儿子书都搞掉了,内容也不知道。小儿子无恤则背的滚瓜烂熟,书就在袖口。然后赵简子就把无恤当做继承人了。
赵简子还让尹铎减少晋阳人民的税收,做为大本营,给无恤做后路。
后来智宣子死了,智瑶继位。和韩王魏王一起喝酒,结果酒席上侮辱了韩王和他的丞相。智国劝他要准备,不然会有祸乱的。智瑶理都不理,觉得自己是老大谁都不敢搞事。
结果别人还没搞事,智瑶自己先搞起事来了。找韩王索要土地。韩王生气,不想给,丞相就说,先给他,以他的性格,他肯定还要找别人要的。到时候和别人一起打他。韩王同意了。
果不其然,又找魏王索取土地。魏王一开始也不想给,但是任章劝他“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大神!)魏王同意了。
智瑶找赵王(无恤)要土地。赵王不给,智瑶就生气了,让韩王和魏王一起出兵攻打赵国。
赵王不知道去那里坚守。身边的人推荐长子县,说那里城墙厚实完整。赵王说:人民费力修了城墙,现在还要他们送命守城,没人会愿意的。又推荐邯郸,说那里钱粮多。赵王说:那些钱粮本来就是从老百姓那里搜刮的,现在还要他们送死保护我,得了吧。还是去晋阳,那是老爸留的大本营。
结果三家的兵围住了晋阳,拿河水灌城。结果人民没有反叛的意向。智伯还在水边洋洋得意。韩王和魏王想起自己旁边也有河流,相互暗示了一下。
絺疵警告智瑶韩王和魏王一定会反叛的,因为赵国都快被攻下了,他们一点都不开心。结果智瑶第二天就把这话告诉了韩王和魏王(是不是像项羽)。他两极力否认,出去的时候看了絺疵一眼,絺疵就明白了,马上请求出使齐国。
赵王派人和韩王魏王约定一起打智瑶,晚上魏王把守堤的人杀了,把水灌向晋军,把智氏灭了。惟独留下了之前的智果。
司马光说:智瑶的灭亡是因为才胜德的缘故,而且世人分不清才于德的区别。用人应该先选圣人(才德兼具)其次是君子(德胜才)然后是愚人(才德皆亡)反正不要用小人就好(才胜德)。
三家把晋国的土地分了一下,赵襄子还把智瑶的头盖骨当酒杯。智瑶的一位臣子豫讓想为智瑶保持。于是假装是罪人,藏着匕首在赵王宫中打扫厕所。赵王上厕所心悸动,然后就把他给找出来了(厉害咯!),赵王看他忠心,放了他。然后他又用油漆涂身上,还吞碳装哑。妻子都不认识他了,友人认出来了(令人浮想联翩)。问他何苦如此,以他的才能,一定能受赵王重用,到时候在刺杀岂不容易多了。他说:这样说怀二心,是不对的,我要为后人做榜样。他就在赵王出行的桥下埋伏,结果赵王的马突然受惊,又把他找出来了(这运气(ー_ー)!!)然后把他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