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我们从中假想想象到了母爱的温柔、细腻,不知不觉间就拉近了我们跟“母亲”这个词的距离,出现一种亲密无间的假象。生活中的母爱确实似水,但是好像有了适用范围,大都以结婚为分界线了。24岁后,我们听到的多的并不是夸母亲多好,反而更多的是不是。母亲的更重不是涌现的如雨后春笋般哪哪都是。因此,在中国有这么一种现象:媳妇儿往往跟奶奶的关系要比跟婆婆好很多,也许这也是鉴于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逻辑吧。也有人悲观地认定不管受多高的教育,也抹杀不了媳妇儿跟婆婆间的天然的敌对因素。
今天晚饭后,母亲、二嫂、我还有侄子在一起聊天。闲谈间聊到了亲情关系,说有天三哥家的二女儿说她想爷爷了。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思念亲人是人之常情,但这挺让我意外的。在我的家庭中好像更多的都是儿媳妇抱怨母亲的怎么不好,怎么对不住儿媳妇。我想了想给侄子说,你奶奶对你好,你不会说什么感激的话,你的母亲更认为是理所应当,自然是不会心存感激的,但这时候你的其他婶娘就会觉得你奶奶偏心——对你好,对她的孩子不好,从而怨恨奶奶。再后来奶奶把什么好吃的或好玩的给其他孩子,你的妈妈也会怨恨你奶奶偏心,没有把东西给你。其实,不管你奶奶怎么去做,就算是累到不行在她所有的儿媳妇那里总是落不成个“人”。你说奶奶好不好?侄子想想什么也没说。
我想孩子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应该是一生的益事。在他们对人对事认知不够清楚的时候,他对父母的话会形成盲目认同的意识,认定父母就是正确的。可事实往往会掺杂父母的主观思想。特别是母亲,在孩子能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过程中应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想如果我们都去客观地处理生活中的事,会减少不少家庭中的误会,减少家庭纠纷,这样我们的家庭就会更和睦,更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