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了《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的第一模块:改变理念。其中“从学习者的角度来思考教学”这一章节让我深有所感。
我们总是说得太多,深怕学生这个不知道那个不知道。我们总是有着“我说了,明不明白靠你自己领悟的”观念。我们也总是存在“死死地按照教学计划把书交完的”逻辑。殊不知在我们“念念叨叨”的过程中,学生早已自动屏蔽了听觉器官。
改大量的作业花很多时间,每天做PPT又花了好多时间和精力。回想自己做的PPT的内容,的确如书中所说,教材内容是由老师所作,其设计思路本质上都是老师的观点,而非基于学生观点。因此,课堂上基本都是老师在“自导自演”。即便是这么辛辛苦苦,孩子的成绩也只提高了一点点,但其他的能力一点没进步。
福州的一位数学老师来我校上课,挑选了我班孩子。总体来说,我们孩子还是比较“能说会道”。第一次以听课者的身份,听自己班的孩子上课,猛然发现他们的综合能力真的还是很弱。
上课时,老师进行了小组的讨论,再到小组代表上台为大家讲解自己的思路的环节。我发现自己带的孩子,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改变。如不能用所有人都听得到的分贝,不能自然地面朝全班同学讲解,不能自信大方地走上讲台。只能小声地朝着老师回答问题,只能怯生生地回到座位。
我想,正是因为我们在常态的课堂上,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没有设计更多学生互动并有思维碰撞的问题。所以学生就机械地接受知识,并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真的如陈蕾老师说的,是我们自己放不下心中“执念”。 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也将时常提醒自己:不要说太多,不要给太多,不要想着要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