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春光准时开学的那一刻,不禁回想起了去年那个因疫情而延期的开学时光,便心生感恩,说不出的喜悦。都说教学相长,教育学生的过程,也是完善自己的过程。随着孩子的出生,我的教学模式和思考模式也发生了一些转变。对学生少了一分苛责,多了一份宽容。近几年的课业成绩也有所说说明:总是及格率很高,优秀率有待提高。总结原因:对学生的要求不够高,导致有些可进可退的学生落了下来。
今年的课堂教学中,继续秉承积极鼓励的大方向,以期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同时,促两头的同时不忘抓中间。让中等程度的同学能跳起来摘到优秀的桃子。
假期里,同学们已经对课本进行了部分的预习,有些同学已掌握大半。课下我们讨论学生们现在普遍缺乏学习动力,总等着老师喂知识,没有主动探索的兴趣。
结合自身,寻找新的课堂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在讲述《古诗词三首》的过程中,结合去年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知道麦花什么时候白?不知道菜花什么时候开?我们围绕诗中所描写的景物,探寻作者描述的季节。同学们的回答精彩纷呈:“第一句中写到了梅子金黄杏子肥,一派丰收的景象,肯定是秋季。”“谁有不同意见?”“不是所有植物的成熟季节都是秋季。杏子是收麦子的时候熟的,应该是夏季。”“老师,我觉得他们说的都不对。这个时候的麦子还没有成熟,因为文中有一句是写了麦花白。麦子还开着花呢,没有成熟。”看大家一个个开始进入思考,我继续问:“那夏天会有菜花吗?有菜花是什么时候开的?”“春天。”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菜花稀说明春天就要过去了,夏天要来了。这就是初夏时节。”同学们豁然开朗。有深入的思考,才会有真正的收获。激发学生思维,顺势而导,才能有思维的进阶。
对比《四时田园杂兴》中“麦花雪白菜花稀”的初夏时节,感知《宿新市徐公店》中所描述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昂扬春色。多彩的初夏、娇嫩的初春,悠闲的田园生活跃然纸上。
课间一曲《清平乐•村居》,同学们对于歌词中的“无赖”一词饶有兴致。在口中默念、重复咋摸、嬉笑猜测……课堂上,我们就围绕“无赖”一词展开。感受古今汉字的演变,感受宋词的不同题目和内容样式,感受农家生活的闲适,感受三小儿的各自美好。最后伴随着音乐,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了新学期的第一课。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抓住引导学生学习的小契机,伺机而发,让课堂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