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文《春酒》的多角度赏析:
品味《春酒》的表达技巧
《春酒》,琦君的一篇诗化的散文。
一篇写作者童年生活的散文。
一篇写在自己家乡的童年生活的散文。
一篇写特定时令之中、特定环境下的有趣的生活细节的散文。
一篇抒写母亲性格的散文。
一篇写故乡风情的散文。
一篇写民情风俗的散文。
一篇有多条线索的散文:春酒,母亲,我,八宝酒都可以看作全文的线索。
一篇写了童年之趣、母亲之善、民风之淳、故乡之恋的散文。
一篇描写了童年的趣味、表现了生活的情味、饱含着思乡的意味的散文。
一篇通过回忆童年、亲人、故乡的生活来表达对家乡深切思念的散文。
一篇有着浓浓的思乡之味的散文。
在这篇诗一般的美文中,作者用细照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表现出了高妙的写作技巧,从而把平凡的生活写得美好、厚实、有情有味。下面我们根据文章的顺序依次看来。
高妙的表达技巧之一——衬托
文章的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引出“春酒”这个话题。作者写道:“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还有个家家邀饮春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觉里,其气氛之热闹,有时还超过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此中原因何在?原来,新年期间,因为要多讨吉利,于是孩子们多少有些拘束。而到了喝春酒的时候,则是自由自在了。这样既写出了家乡春节的习俗,又衬托、表现了道喝春酒时的我围,写得情味盎然。
高的表达技巧之二———“穿插”
第一段文字引出了“春酒”之后,文章并没有直接往下写乡邻之间如何邀喝春酒,而是穿插了第二、三两段,写了“母亲”与母亲的“八宝酒”。这里的穿插内容,写得有滋有味:“八宝酒,顾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ロ气吗它三大杯。”这样的穿插,有着多方面的表达效果,既写出了母亲的能干、生活的情味,又写出了节日的氛围以及日后“我”的回忆之情。
高妙的表达技巧之三一“反复”
什么样的反复?就是反复写“我”,反复写“母亲”。
文中的“反复”非常有意思。从第一段到第五段,每一段都以对“我”自己的精美的细节描写作为段的收束:
第一段: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遨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第二段: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倫倫把手指头仲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第三段: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第四段: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第五段: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含的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ニ碟的大酒席了。
更加有意思的是,第六、七、八段,作者又以对“母条”的精细的细节描写作为段的收来,母亲的勤俭、善良、宽客,在琦君温婉流畅的笔下,得到了传神的刻画。
这样的表达耐人寻味。它们既表现出文章节奏的美感,又活现出生活的瞬间的情味,又从不同的角度突现出人物的性情,还表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精巧。
高妙的表达技巧之四一一“转折”
也就是笔锋一转,在转折之中写出新内客。
文中有两次重要的转折。一是由喝春酒写到“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二是由写母亲与酒的关系转到“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
此二者都有重要的表达作用与表达放果,前者表现了民风之美人情之美,后者表现了母亲的性情之美、为人之美。
高妙的表达技巧之五———“跳跃”。
即由对美好往事的回忆一下子“跳”到了現实。
文章的第八段写的是母亲,而第九段却一下子写到了现实:“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子,告诉他是“分岁酒”,喝下去又长大ー岁了。他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简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
这里似乎是跨度很大,但是似断而连,一向“如法地制,泡了八宝酒”将历史与现实紧紧地连到了一起,表现的仍然是“家乡的味道”。而文末那向从心底发出的深深的感叹足以让所有的游子动心动容;“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酷呢?”
文章到此戛然而止,留下了深长幽远的乡愁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