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这首歌伴随着我们这代人的童年,作为70后的农村孩子,真真的能体会到夏天带来的快乐,那就是在鲜有水果的那个年代,可以随时随地吃到田间的新鲜瓜果。有西瓜、香瓜、黄瓜、西红柿、玉米……而记忆中最甜入心田的是芦稷。
芦稷,是家乡的一种植物。芦稷幼苗时,翠绿的茎干上点缀着几片嫩叶,成熟后,芦稷的精华全在秸杆,撕开青翠碧绿芦稷皮,露出水灵灵的肉质,咬一口、嚼两下,甜美松脆,一股香香的、甜甜的糖水顺着咽喉直下,是其他水果少有的一种美味。
家乡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沙夹黄的土质优势,最适宜芦稷生长。一颗颗小草似的秧苗吸足了阳光、雨露和土壤里的营养能快速长成田野里浩浩荡荡的绿色大军。芦稷一年两熟,头茬芦稷,成熟于盛夏,晚茬芦稷,成熟于晚秋。
在我童年时代,家乡人均田地较少,一般不会整块田地栽种芦稷,但家家户户会在宅前屋后、田边地角种有芦稷。盛夏金秋之际,若是走进田间地头,便随处可见那一丛丛似竹的芦稷随风摇摆,青翠的茎干直立挺拔,嫩绿的枝叶舞动摇曳,红黑色的穗子沉甸甸地挂于枝头,一根根芦稷,俯瞰着与它相邻的植物,俯瞰着田间忙碌的农人,告知此时的芦稷已经成熟。
头茬芦稷成熟时,正是盛夏三伏酷暑天。它的成熟正好给劳作的人们提供了绝佳的饮料。夏日白天,炎炎酷暑,农田劳作休息时,连根拔起几根芦稷,去阴凉处坐下,舜皮后甜汁入口,清凉解渴。夏日夜晚,皓月当空,正是吃芦稷的良辰,一家老少或左邻右舍,三五个纳凉的人摇着芭蕉,围坐在场院里聊天,一边吃着芦稷一边数说家事国事,直说到露水发凉、孩子发困,芦稷嚼得甜了馋嘴、美了肚子才罢休。
吃芦稷也是个技术活儿。它外表的皮很光滑,当用牙齿咬开后这皮就变成了一把锋利的刀,一不小心,手指头就要被割破了。在我童年记忆中,芦稷皮曾一而再、再而三给我的嘴唇、手指留下过短暂的疼痛,尽管如此,这意外依然挡不住我吃芦稷和玩花样的热情。我会用芦稷皮做成各种花篮、灯笼、小绿伞……边吃边玩,玩得不亦乐乎。也正是这“芦稷刀”给我瞬间的疼痛,让我领悟:什么才是幸福、甘甜的痛。还有那若干节相连的一段芦稷,剥去叶壳,就成了男孩子们玩耍打斗的“金箍棒”。
芦稷一身土气,可它浑身有用。嫩绿的叶子是用来喂猪羊的最好草料;斩下的根、舜下的皮、嚼下的渣晒干后可当柴火;穗头晾干去籽后就是扎扫帚的上等材料。
三年前,母亲在世时,每年会在田间地头种上几十棵上百棵芦稷,等到芦稷籽黑成熟的时候,母亲就会砍几根芦稷带回来,不经意地搁在家里,任由我们随意吃上几节。芦稷是年年吃,吃不怕。如今,母亲离开了,自家种的芦稷吃不到了,但每次只要在路边看到芦稷那青翠的颜色,就忍不住要买下两根,让大爷一节一节把芦稷斩断,带回家放冰箱慢慢品尝,倒是吃出了与往日不一样的清凉甘甜、浓浓思念的味道。
家乡的芦稷,朴实无华却充满家乡的味道。每年初秋,习习凉风吹走了烦人的暑热,我总惦念起家乡那甜津津、脆生生的芦稷来,这份沁人肺腑的甘甜,这份舌尖上的回忆,是我一生最难忘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