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问:读经教育教材用选本或注释本可以吗?为什么?
答:本来都可以的,多读一句总是有益嘛。但是我们既然要做教育,不如不要挂一漏万,不要费力多而收工少。有人说整本书太多,有的不实用,不如精选几句,每一句都有用,不是占了便宜吗?我会问他:什么叫有用?他说:有些话很流行,很明白,才好。我会告诉他:你的学问只限于如此,你为什么要让你的下一代跟你一样到这个程度?你认为没有用的就真的没有用吗?你认为不常用的就应该抛弃吗?所以,我推荐的读经教材,如果是经典中的经典,比如四书、《易经》、《读经》、《老子》,都是全本。《庄子》就有选择了。古文以下更是万里挑一。有些是需要选择的,有些是不可以选择的,如果你连《论语》、《孟子》都要选择,你的孩子就不会成大才了。所以我劝不要用选本。用了选本,就摆明了这本书里面只有一部分是精华,但是我认为有某些书绝大部分是精华,甚至句句是精华。
(主持人:《庄子》怎么选呢)
依照几千年来学者的共同认识,“内七篇”和最后一篇“天下篇”,这八篇是庄子本人的作品,其它是他的后学的作品。因为《庄子》三十三篇份量太多了,因此我就选择了这八篇,这八篇读会了,其它的外杂篇,也都很容易,甚至你能够用最原始的庄子思想来批判那些外篇杂篇的不足,所以我编订的《庄子选》就不是全文了。你看连《庄子》都不必全文,大家可以知道我推荐的经典,是精简到不能再精简了,你还要把《论语》也精简,那简直是自己障碍自己了。
再来说要不要用注解本的问题,用注解本的意思可能是要学生了解文义。一面读经,一面了解文义,也不是完全错。但是我的意思是说,我们来不及讲给孩子听。什么意思?他要理解这些内容,他要花费一部分时间精神,还不如把时间通通拿来背书。因为他吸取储藏的时间都不够了,你还想要去消化琢磨。一只牛在危急的时候,他吃草的时间都不够了,你还想到让他吃一顿草,消化一顿,反刍一下,他来不及的。如果你认为你的孩子到十五岁二十岁还可以背书,你就让他琢磨去吧。我认为我们的孩子一长大就没有机会背书了。
再来,这么小的孩子,他所读的经是治国平天下的大道,你把治国平天下的大道让他看注解,讲给他听,跟他讨论,有意义吗?那你说,这些经典不全是大道理,也有生活小道理。如果是生活小道理,他自己一读就明白,你讲了还是白费力气。总之,他能懂的你就不必讲,他不能懂的你讲了也没有用,可见,现在看注解是没有多少意义的。我们不看他现在能懂几句,现在作文会用几句,我们期待他读了很多、酝酿了之后,开发出的无穷智慧。我们不小气,所以可以培养出大才。再说,你不要认为给他讲解以后,他背得比较快,他是用理解力来协助记忆力,一时或许进步比较快,你不要为此高兴,因为习惯养成,不理解就不能记忆,是人生的一项大损失,你不要小看了人的生命,不要低估了孩子的前途。
(主持人:有一个山东的读经的家长说得有意思,他说这个孩子到走路的时候自然就会走路了,你何必考虑他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
是的。在孩子该背书的时候,我们就只让他一直背一直背,背多了,你会发现,许多文句不解自解。等他将来要成学者了,自己再全面地去研读注解。一个能把十几本书背完的人,他看注解是非常容易的,势如破竹,而且那时候才会有自己的看法,所谓厚积薄发,才能做出真学问。你如果在他准备的时候没准备好,到头来,底气不足,捉襟见肘,小里小气的,像绑了小脚要放大,放不大!《易经》乾卦,先说潜龙勿用,后来说见龙在田,或跃在渊,乃至于飞龙在天,没有长期潜龙勿用的修练,将来想飞龙在天,恐怕飞不起来,勉强飞起来,也飞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