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爱自己,从一碗饭,一瓢饮做起。
“鹽”,柴米油鹽醬醋茶,日常7樣“米”“油”“茶”,老師課上都討論了。輪到“鹽”,古老的百味之王,不由得想起一個久有疑慮的問題:
是否買加碘鹽?
民間就這事早就爭論不休,這是20世紀的西方發明。所以,我查看了SAXA澳洲最大的鹽供應商,超市裡常見、平民的鹽。有意思的是,人家也賣加碘酸鉀的鹽,而且包裝上連含量都不寫。國內的加碘鹽,卻寫了“25mg/kg(1±30%)”讓人沒由得心生疑懼。
怎麼寫倒不是重點,重點是哪裡有乾淨放心的海鹽,海鹽特別是粗海鹽,是自帶碘的,當然含量不及國際標準。但所謂過猶不及,日攝入碘含量雖有國際標準:成人150微克,然而,自古以來難道少吃海產的內陸人民就各個傻或斷根苗嗎?每個人心中有桿秤。
除了SAXA,對比查了國內的“中鹽”和“粵鹽”,自古中國鹽場,一大半在北方,尤其是渤海灣。大陸的網絡銷售與海淘幾乎是同時起步,大家的購買目光是一下子就放眼全球,即使是中鹽、粵鹽這種看起來像老牌國企的網店裡,也不乏從地中海、美國、澳洲來的進口鹽,就是比較貴。
說到底,如果決定靠海鹽補碘,無非是決定吃哪裡的海水結晶。如果這都決定好了,那麼泡腳的粗鹽,隨意找某寶一家渤海灣產出的私人鹽粗顆粒,應該不是難事。
“醋”,比起“盐”来说,一般来说简单一点,个人来说复杂一点。
为啥?就一般要求“卫生”“健康”,不像“加碘盐”这么折腾,杜绝勾兑工业用冰醋酸(刺鼻)和少用防腐剂(选道地名牌+陈酿),就Ok。
但若就个人来说,就略为复杂,毕竟理论上讲,几乎任何含有糖分的液体都可以发酵酿醋,哪样适合自己,怎么吃?
放眼望去,古今中外选择多:酒醋同源,凡是能够酿酒的古文明,一般都具有酿醋的能力。东方国家以谷物酿造醋,西方国家以水果和葡萄酒酿醋「如传统的意大利橡木桶香脂醋,流行的苹果醋Apple cide vinegar」。各地的醋的口味相差很大,还没明白全黑醋、红醋、白醋、米醋,更不用说国外的营养学家推荐的各种保健含醋饮料。
大致来说:国内道地醋口味重-》淡:黑醋- 》红醋-》米醋-》白醋,白醋最纯,除了3-5%醋酸和水之外不含或极少含其他成分。
有意思的是,白醋常在西餐中用来制作泡菜,也有推荐白醋加水果(如柠檬、香蕉),看起来颇有流行的西方水果醋风范。何况白醋还有家用清洁剂的妙用。
以上重点是“纯”。
下面再试说“醇”。
“时间”的妙和力量,在于“醇”,这个就考验个人的“家庭底蕴”了。那些建国时期成功转型建成的老醋厂,却始终代表着本土的“味道”,这个也考验个人渠道了。中医之醋:尤入肝经;酸苦,温;消食、消痈肿、治血、解鱼肉菜毒(用海鲜较多的东南沿海地区则大量使用液态发酵的红醋)。
纯 or 醇?倘若平时单纯喝好一杯水,吃好一碗饭,已是不易,那么醋,我想也是一样,先单纯,再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