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为什么会和我的朋友渐行渐远?”
B:“太久没联系,时间冲淡关系。”
A:“那是不是多点联系,我们关系就好回来呢?”
B:“额...”
A:“小时候自己有些4-5人小团体,很喜欢暗自比比自己和谁的关系更好。”
B:“怎么比?”
A:“凭感觉咯。”
以上是我们日常可能会遇到的疑问。
学会构建友谊四要素之后,你会知道:
1.为什么自己和朋友渐行渐远。
2.怎样才能让朋友间关系好起来。
3.如何判断自己和朋友的关系到达哪个程度。
一、共同的目标
什么叫共同的目标?
比如说:
你和朋友约定周五晚羽毛球双打,誓要把不败的姐妹花击倒;
周六一起去唱K练习某个唱歌技巧;
周日一起上白云山跳蹦极;
和朋友约定一起通过跑步把肚腩减掉等等,
这些都叫共同目标。
共同目标越多,长期关系越稳定。
二、共同的经历
有了目标,继而遵守了目标的约定,自然而然就会有共同经历,这个可以理解为同时间同空间的经历。
除此之外,还可以有同时不同空的经历,比如关系平平的两个大学同学,一个在澳大利亚玩《精灵宝可梦,走你!》,一个在广州玩,碰巧大家都在朋友圈分享看到对方,友谊的火花瞬间绽放。
还有同空不同时的经历,比如刚刚认识的人,发现大家居然是高中校友,接着就会不自觉围绕母校展开话题。
共同经历越多,友谊就越深刻。
三、正面积极的情绪
用三个反例去说明会比较直观。
反例一:
朋友间约吃饭:“不如这个礼拜去吃寿司吧。”
“又寿司?次次都寿司,好腻了。”
“那去吃禄鼎记吧,够辣,爽。”
“不要,上火了。”
“那去唱K加自助餐吧。”
“自助餐的东西都不好吃。”
“......”
(连续的反对)
反例二:
“最近好烦。”
“人是这样的啦,凡人凡人,不烦不是人嘛,看开点。”
“......”
(直接给建议)
反例三:
“我等下过来找你吃饭?”
“嗯。”
“地铁站里面见咯?”
“哦。”
“......”
(冷漠脸)
如果想和你的朋友渐行渐远,建议用上述的方法去沟通,会有帮助。
至于如何增加正面积极的情绪,主要在于倾听。
篇幅太长,我会以另一篇文章《倾听有套路?愉快聊天只需一个公式》来讲解,详情见下一篇文章。在此之前,先避免犯错,就不会踩坑。
四、时间基础
简单来说就是,在一起的时间越久,关系就越深刻。
比如你和小明,三年同班但没说过一句话,总会比和隔壁班三年不说话的阿强关系要深一丢丢。
回到开篇时候的问题:
1.为什么自己和朋友渐行渐远?
因为四要素中有部分不符,特别要留意第三点“正面积极的情绪”,不少好朋友都是毁在第三点,比如吵架、一方老否定另一方、冷漠。
2.怎样才能让关系好起来或更好?
围绕上述四点去努力就好了。
比如说你想和一个朋友交好,看看他有什么兴趣你感兴趣的,如果他喜欢跑步,你也喜欢跑步,就用这个话题切入,接着围绕四要素去努力策略上就没问题了。
3.如何判断自己和朋友的关系到底是哪个程度?
朋友圈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该理论可谷歌或百度:150定律。
此定律由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
你可以把四要素的每个要素按0-10分制,先找一个朋友作为标准参照人,再去给你身边的朋友进行分层,你会发现,你和小明之间一直都只是普通朋友,原来是某一部分做得不够。
需要注意的是,这五个层次是固定的,但是里面的人员是流动的,泛泛之交会有成为你内部核心层的时候,内部核心层也有可能跌到成为普通朋友。
现在我们知道了构建友谊的四要素和朋友圈的五个层次,这两个理论有什么用呢?
用法一:如果你想和某人的关系更好
1.根据四要素进行评估,看看某人目前在你朋友圈的哪一层;
2.根据评估结果,想想你想和某人的关系升级到哪个层次;
3.根据四要素,把关系一步步进行推进。
用法二:如果你想找一个朋友倾诉自己被甩的心事
1.想想一个愿意听你讲心事的人属于哪一层;
2.想想在这一层里面,有哪些人在里面(使用四要素评估);
3.想不到的话,把你认为最好的朋友做一下排序。
Ps:有些同学活了20多年,都未必有一个能进入内部核心层的朋友的,这类同学不要怪理论不对,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并从用法一入手构建自己的好朋友层和内部核心层。
最后,可能你会有一个疑惑,为什么我找人聊心事也要这么麻烦,随便找个好朋友不就行了?那我要问你,如果你被一个你认为是普通朋友的人,当是好朋友找你去聊他的烦心事,如果你不是特别有空,你会去赴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