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坚持第307天原创分享(2018/4/5)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心理效应叫“贴标签效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 美国政府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 美国政府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了战前的训练和动员, 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不过多地进行说教, 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 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 统一拟定, 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 如何地接受教育, 改过自新等。 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 三个月后, 犯人们开赴前线, 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 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 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 那样勇敢拼搏。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 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在焦点里边也一直强调不能给来访者、给孩子贴标签。当一个人一旦被贴上标签,即使他没有这个特质,那么他也会慢慢的变成标签儿描述的样子。或者是因为被贴上这样的标签,他就会认为自己真的就是这样,有的时候甚至会自暴自弃。例如我们可能经常会这样去说孩子,你怎么这么笨呢?你怎么什么都学不会呀?你怎么这么懒呀?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孩子真的就如你所愿变得越来越笨,因为你一直在不知不觉间给孩子贴上了一个差劲的标签。你给孩子贴上什么标签,他就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父母的嘴是开过光的,说什么来什么,特别的灵。
不光是父母的嘴,哪怕夫妻之间也是这样。我们是不是也说过自己的爱人:你怎么这么懒呀?你怎么什么都不做呀?回到家里就知道玩手机,什么都不管。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他去做了吗?他改了吗?是越来越勤快啦,还是越来越懒了呢?
当你想要把一张纸贴在墙上, 你会选择用浆糊?胶水?双面贴? 还是透明胶呢?不管你会选择用哪一种方式, 有一点是众所周知的就 是:当你把纸撕下来要换新内容的时候,不管你多小心,不是墙上会留下印痕,就是纸上会撕下疤痕!
所以在任何时候,对任何的人都不要轻易的贴标签。
对于孩子,我们一定希望孩子能够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勤快。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就像“贴标签效应”里面的故事一样,我们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我们就说什么,不想要什么就少说最好不说。
因此,父母一定要重视语言的力量,重视您对孩子每一个行为的评价,一定要学会用积极正面的语言, 去评价我们的孩子; 不用消极负面的语言去对孩子的性格和行为做任何的界定。 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子,我们就多说多做,慢慢的孩子就会朝您期望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