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姑: 张祖庆,张素卿,章竹群
(2010-06-04 11:05:13)[编辑][删除]
标签:
杂谈
星期六和星期天,儿子在家,听说我查到了祖先的情况,很有兴趣,张家骧做过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的老师,挺拽呀,没想到我们的族爷爷很强呀,我还以为就是个五品的文臣武将呢。
儿子也加入了我的搜索队,这小子就是行,一下子又搜到了一个重要信息:张家骧子:“張有培、張有埰、張有埏、張有垣”(10世),哈哈哈哈哈哈,这是什么成色的资料呀,比金子还好。儿子,你太有才了,一下子让我找到了张家骧的四个儿子,嘿嘿嘿嘿,爽。
咪咪姐回信儿了,大姑原名叫张素卿,又叫张祖庆,我只知道“章竹群”不是大姑的原名。1920年大姑出生时,是在连续两代家中没有女孩的情况出生的,大姑的爷爷当时正好在外地过四十大寿,特别高兴,说是张家积德,祖上送给他一个孙女,要好好庆贺一下,大姑就叫张祖庆了。
大姑姑是在做地下党工作时改的名,弓长“张”变立早“章”了,1940年吧,中共胶东解放区工商局经苏北新四军介绍,在上海建立了兵工站。其负责人是刘若明(解放后任驻苏联使馆商务参赞、外经贸部局长)、顾祖恒(在上海五金矿产公司党委书记任上离休,是我大姑父)、于鲁若(解放后在山东省政府财经委员会、青岛物资局工作)等人。抗战胜利后,1946年初他们又组建了“尼声”书店,店址在上海建国东路470号。专门搜集上海出版的进步书籍,并秘密地传输解放区出版的革命书籍,这个书店大约经营了一年,曾经出版过许广平编的非常著名的《鲁迅书简》,大姑当时的公开身份是该书店的会计。
张岳年?鄞县通志
(2010-06-05 06:11:20)[编辑][删除]
标签:
杂谈
23号,艳梅回信儿了,没有查到张家骧的更多的信息,主要就是《清史稿》上的那些。没关系没关系,儿子已经帮我找到张家骧儿子了,儿子找到了,老子还远吗?
“林花谢了春红”告诉我王先生的联系电话,并问我:“子渊”联系上了吗?没呢,可是呢,“子渊”好像在潜水,怎么老是不露面呢?我还是李军长的老办法,继续呼叫。
我小心翼翼地给王先生发了一个信息,希望得到他的回应,但是和“子渊”一样,老半天没有动静,我实在按捺不住,不管那么多了,电话直接打过去。
“啥宁?”
“我,我,我是-----”
王先生立时改用了普通话。他显然很高兴,他说:你在找家谱找祖先的情况,这是很好的事情,应该的,我手机信息看了,还以为是什么骗子的把戏呢,我也不会回信息,不会用的。你说的张家的后人,我认识的,我写过有关的文章,我慢慢帮你找,好不好?留下你电话好了。
初次交谈,不打算占用他太长时间,我几次想结束通话,都被王先生的热情所感染,一口气聊了28分钟多。真是十分地感谢他,好人。
侄女发来一个截图,上面标明张岳年的后人是张家骧。张岳年?他是张家骧的老子吗?
马上搜索这个“张岳年”。原来张岳年有两个名字,另外一个名字是张善倬,字竹晨,浙江鄞县人。咸丰壬子举人。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祖先,同治八年他由刑部主事入直,官刑部员外郎,任过安徽按察使,后至陕西布政使。他应该就是张政馀文章提到的那个“张善梓”。上面还说张家骧是张岳年的“从子”?从子是啥?肯定不是直接的儿子,再说吧。
不管怎样,我的儿子和“从女(是不是用对了?)”两个孩子,各帮我找到一个家族中的重要的线索,谢谢我的好孩子。
现在有必要说说这个鄞yin了,过去浙江有定海、有慈溪、有鄞,没有宁波的称呼,其实,现在的宁波就是过去的鄞,好像有个统计,自隋唐以来,至于清朝灭亡,鄞地科举考试考上进士的,就有2000人之多,非常之壮观,真是不得了。打开宁波史志网站,进入鄞州区史志网站,可以下载到《鄞县通志》,上面记载的状元、进士、举人多如牛毛,俯拾即是。
《鄞县通志》是民国时期编写的,据说是中国最好的一部县志,在当时那样的战争条件下,记载的东西非常全面,很不容易。其中记载了极多的鄞地的名人,记载的最早的人物是汉朝的“任光、董黯、梁弘、郑云”,我花了两天时间,细细地过了一遍它的《首册》,也就是目录吧,把所记载的姓张的人士差不多都看了一编,累得我头晕眼花,眼泪止不住的流,累死了。也别说,鄞地的张姓名人还真是了不起,有参知政事张孝伯,兵部尚书的张煌言、张时彻,吏部尚书的张邦奇,御史张梦锡等,还有著名的宋代词人张孝祥,也是进士出身,我初中的时候还背诵过他的好几首词呢。什么“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怎么背不出来了呢?还有什么“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里,著我偏舟一叶。”等等的,我就记得这两句了,抱歉呀,大词人。
我还看了看《鄞县通志》上记载的各种庙,怎么那么多庙呀,感觉那时的庙好像比现在的小超市都多。
分享
顶
阅读(79)┊ 评论 (9)┊ 收藏(0) ┊还没有被转载 ┊ 顶▼ ┊打印
已投稿到:排行榜 圈子
前一篇:大姑姑:张祖庆,张素卿,章竹群
后一篇:浮出水面的“子渊”
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点击查看详情光棍节活动即将热情上线!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发评论]
新浪网友2010-06-05 14:21:46[回复][删除][举报]
哈哈,不错,写的很好,张家后继有人啦
新浪网友2010-06-05 14:42:45[回复][删除][举报]
姓名: (清)張家驤 中曆生卒:光緒11年西曆生卒:1885
籍貫: 浙江-寧波府-鄞縣 (今名:浙江省寧波市)
張家驤傳出身:同治1年二甲12名進士同治1年-同治2年 庶吉士;同治2年-同治8年;同治11年-同治13年 翰林院編修;同治3年-同治[6]年國史館協修;同治6年山東學政(提督山東學政);同治6年-同治8年山西學政 ;同治13年-光緒1年翰林院侍講;同治13年-光緒[5]年南書房行走 ;同治13年-光緒[5]年功臣館纂修;光緒1年-光緒5年翰林院侍讀;光緒1年-光緒[5]年文淵閣校理;光緒1年順天鄉試同考官;光緒1年-光緒[11]年日講起居注官;光緒2年國子監祭酒(署);光緒5年-光緒11年在毓慶宮學習行走;光緒5年翰林院侍講學士;光緒5年-光緒7年翰林院侍讀學士;光緒7年-光緒8年少詹事;光緒7年-光緒8年左副都御史(署);光緒8年詹事;光緒8年-光緒9年內閣學士;光緒8年-光緒9年禮部侍郎銜(內閣學士兼);光緒8年-光緒[9]年戶部左侍郎兼管三庫事務(署);光緒8年稽察科事內閣學士(稽察中書科事務);光緒8年經筵講官;光緒9年直省舉人覆試閱卷大臣;光緒9年殿試讀卷官(殿試讀卷大臣);光緒9年朝考閱卷大臣;光緒9年-光緒10年工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光緒9年武闈會試正考官;光緒10年-光緒11年吏部右侍郎。同治2年-同治3年回籍迎親;同治8年-同治11年丁父憂;同治5年賞文綺(賞袍褂料)(賞大卷江綢袍料一疋,小卷江綢袍料各一件);光緒10年賞給御書匾額一方(太后五旬萬壽);光緒10年-紫禁城騎馬;光緒11年-賞給陀羅經被[葬禮用]
張有培(子) ; 張有埰(子) ; 張有埏(子) ; 張有垣(子)
jijq93932010-06-05 18:47:17[删除][举报]
谢谢光临指教
新浪网友2010-06-05 20:11:49[回复][删除][举报]
盛德之人张善元清诰封奉政大夫、翰林院编修、累赠光禄大夫、吏部右侍郎、副贡生张善元的生平和家属梗概。 张善元,字保宰,号镜初,鄞西槎湖张氏后裔。曾祖张嘉谟。是一位太学生。祖父张溶,当过布政使经历。父张积梓,曾是浙江青田县教谕,张家本来家境一般,后来以世代酿酒导致绕裕后,在乡间建宗、置墓田、赈邻里、瞻亲族。为族人和乡民做了一件件众口赞誉的好事。因此,张积梓高才硕德,名列“浙东伟儒。”称做“盛德之人”。张善元幼年丧母,出身清苦,从小起处事谨慎。他牢记祖辈的训导,早年受业求教在同乡的赵明经和举人周铎的门庭,后以博士子员,艰辛攻读“四书、五经”,中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副贡生。次年,鄞县遭海寇扰乱,人心惶惶,张善元与继母相依为命,为避海寇跄踉而返家门,危急之中,继母不幸身亡,留下兄弟姐妹九人,面对沉重的生活负担和落泊的家境,在重重困苦之中,张善元绝意进取,悉心照顾家人的生活起居。并在家里设立私塾,教育当地的求学之徒。靠此收入,养家糊口,还省吃俭用,周穷济乏。同时,趁机收养被他人抛弃的几个孩子,精心调理,抚养长大,直至他们先后婚嫁。他尽心尽力,苦苦挣扎,力挽贫困的处境。当时,崇拜、追随张善元的县内外从学者日益增多,慈溪的冯氏,镇海的郑氏、曹氏、顾氏、都像羔雁似的,真心诚意的来到他家,争相聘请。由此他经常外出教书育人,往往数月不归。其间,他在孜孜不倦的精神鼓舞下,造就了不少节义之士,出了许多好文章。他性格刚直。以是非准则处事,平常不与行谊不检点的人交往。凡有危难之处求助他的,则理直气壮,表明自己的见解。往往亲族中的孤寡们告贷求援,虽囊中空空,仍想方设法予以周济。张善元一生中,尤与陈励从小结为同塾好友、在简陋、朴素的居住中,俩人彼此交往50年,春来秋去,徒无虚日。他俩都喜欢读书,对堪舆学(风水)和医术无不贯通,有时一言不合,各抒己见,争辩不休,最终都以理服人,啷啷欢笑。在本乡慈善赈济、自治保安等事,都由他们自告奋勇带头发起。平时,一有空闲,结伴到田野,在阡陌绿禾之中,与老农共话种桑植麻,津津有味,乐而忘返。他俭朴一生,粗食布衣,青菜淡饭,年年如此,看待荣誉利禄如流水烟云。
新浪网友2010-06-05 20:12:37[回复][删除][举报]
张善元生於清嘉庆十二年(1807)十月初一日,卒於同治七年(1868)十月二十日,享年62。元配施氏,追封一品太夫人。有五个儿子,家骏、家骧、家骐、家马介、家马千、,分别被受廪贡生、南书房翰林、吏部右侍郎、太学生和郡庠生。女儿四人,其中一婿是同县的周贻浚,他是镇海恩贡生。子孙一辈的,男三十人,孙女六人,曾孙二人。真是济济一堂,人丁兴旺。张善元的一生为张氏望族又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墓由张善元生前自筑,原在清道乡槎亭桥之原。张善元谢世后两年,后人将其与元配夫人合葬。十余年后,次子家骧荣归故里,而家骧与户部尚书(光绪皇帝先生)翁同和一起,晨夕共事,翁同和熟知张善元的生平言行,欣然撰文。并由工部尚书吴县潘祖荫(古董收藏家)书。全文700多字,皆用正楷,笔力挺拔,功夫颇深,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0044
·
jijq93932010-06-05 22:48:55[删除][举报]
太谢谢啦,我会认真整理这些宝贵资料的
·
jijq93932010-06-05 22:51:08[删除][举报]
如果方便请告诉出处,谢谢
浮出水面的“子渊”
(2010-06-06 08:07:23)[编辑][删除]
标签:
杂谈
24日,“子渊”终于浮出了水面,简单的互相介绍后,我又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天哪,“子渊”竟然是张家骧的嫡系子孙,太神奇了,果然是条大鱼。
原来,“子渊”前一周在苏州开会,正好不在线。刚回来,看到我的留言,马上加上了我这个张家同辈。他研究咱们宁波崇本堂张家的历史有二十年了,我的妈呀,这可得好好地和他学学。而且他就生活在宁波,是张家骧三子的后人,太让俺眼馋了。祖上怎么这么不公平?俺都说不出自己前四代祖先的名字,哎,惭愧,惭愧呀。
“子渊”人很爽快,知道我在寻找先祖,非常开心,表示要和我一同努力,继续积极推进,并把他掌握的材料立即发给了我,这儿展示的清吏部右侍郎张家骧的照片、印都是他提供的。交谈中了解到,他对宁波的历史文化也很有研究,对古文物保护十分看重。
捕获“子渊”这条潜伏在深渊里的大鱼的最重要的收获是:他手上有一个从1世到他们家12世的连续完整的名单,我从《鄞县通志》上也查到一段史料,和他提供的相符合,张嘉谟-张溶-张积梓-张善元-张家骧。这又比张政馀老先生文章中涉及的族人世系情况完善了一大步。这同时意味着,我终于找到张家骧的爹了,哈哈哈哈。连张家骧的爷爷、爷爷的爷爷都找到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太好了。
很快和“子渊”通了话,这是我生活中遇到的除了我们自己这一家人之外的第一位宁波崇本堂张家的人,我也算挺牛的,是吧?
儿子说:嗯,干的不错,效率挺高,你算是找到真人了。
分享
顶
阅读(71)┊ 评论 (2)┊ 收藏(0) ┊还没有被转载 ┊ 顶▼ ┊打印
已投稿到:排行榜 圈子
前一篇:张岳年?鄞县通志
后一篇: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
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点击查看详情光棍节活动即将热情上线!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发评论]
张晨2010-10-07 20:11:27[回复][删除][举报]
请问博主子渊是谁,能告知真名吗?也许我爷爷认识
jijq93932010-10-07 20:59:54[删除][举报]
你告诉我你的邮箱,我告诉你子渊的情况,他在宁波的,是张家骧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