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怡然自得的通畅

2021.08.02 第❶天

【阅读计划】前言~第一章

【阅读思考】

1、启发内容:摘抄/概括你最有启发的内容(1处以上)

你的圈子越广,就越容易生活在别人的生活中;你需要的东西越多,就越容易迷失在物品之中。

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

放手一个无用之物,就腾出一点空间。处理一件多余之物,就减少一份负担。减少一次浪费,就恢复一分精气神。然后,翻开人生新篇章。

“断舍离”三个字已然内化在她的生命里,举手投足间亦平和、亦睿智。喜欢看着她的眼睛,那里面有对生活的豁达、接受和喜悦。霍金曾说:“世界上最让人感动的,是遥远的相似性。”

某位哲学家曾说过“人们总是习惯思考‘有效性’,却往往忽略了作为‘有效性’前提的‘必要性’”。

这就是“物质轴”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就导致:如果这个东西还能用(或者即使不能用),我们就在“暂且”“好不容易”的心理暗示下,把这个东西留在身边。

虽说衣柜不是电视剧里的后宫,其实也有人把衣柜比喻成“皇帝不会驾临的冷宫”。这个比方实在是妙不可言。

当做到观念精神上的“断舍离”时,我们才能获得俯瞰式思维——高视点·宽视野·深洞察。这才是真正意义上“自在·随心”的生活之路。在这条“路”上,一定会有“怡然自得”的你。

2、我的感悟:结合自己的亲身/名人/书上故事进行分析

看到把衣柜当做我的后宫我笑了,后宫佳丽三千怎奈只为得一个皇上垂青。这个比喻一下子刺痛到我,幡然醒悟的触动!

断舍离是出的学问,是不敢扔,是不愿扔,而断舍离的真正目的是寻得空间呼吸。我们人要呼吸,不通畅的呼吸甚至危及生命。然而,我们的心的通畅呢,也是需要呼吸的。但这个过程其实是很难一下子达到很快速的效果。

例如,现在我对于断舍离,内心还没有真正地理解它的意义,我知道是出的学问,是出的艺术,是留出空间的艺术,甚至是让平衡的艺术。但是呢,我的思想只是有所松动,还未全然认可!我的行动上不会一下子做到断舍离!

然而,如果我从整理我眼底的一类物品甚至是一件物品开始,这样的行动可以即刻开始行动!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佛家有“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反其道而为之,我们可以做得让眼前的事物清明,长此以往的效果就会是心的清明!

离的是物品的杂乱,还是心灵的杂乱呢?我不舍真的是对物品的不舍吗?其实是我内心的贪心,而这样的贪不是必须的,或许都不是有效的。往往我开始以为的有用,需要搭配其他才可以,然后是一到多的配备,最后发现不合适!理一下这样的思路,发现自己的思想是活在了未来,对现在没有任何作用。

那看起来,从物品的整理,无不看出来一个人的内心是否活在当下的美好了呢?而这样的时候,对我来说,却是常常会发生,现在仍然存在着的状态!想想,还是内心生出可悲的心念了!

可悲的是对过去的缅怀,做好当下的事情才是至关紧要的事情吧!

看到怡然自得,四个字的状态,内心折射出自我对于这样的生活状态的欢喜心。想想,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内心的欢喜多过烦恼。这是我喜欢的,这是我向往的。

我更希望我的物质轴的状态转变为空间状态,让我的身心有呼吸的顺畅,让我的眼前有清明的感受!

当物品填满了空间,空间不是物品的堆放地,物品成了空间的主人,而我是物品的奴隶了!

犹如手中的沙漏,攥得越紧越不属于你。一切都是我的选择,我可以选择杂乱无章,我也可以选择有序欢喜,我喜欢的状态。

3、行动计划:请写下你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分清我的必需品,有用物。今天从整理清单开始,给我的空间一个喘息的机会,让我的内心有一颗清明的心,需要从眼前着手。

让我随着我对物品的规整,经由我的眼耳口鼻传达到我的内心。今天,来一次比以往更顺畅的呼吸,吸进所有的氧气,呼出所有的浊气,感受当下的美好的时刻吧!

✍输出格式:(推荐使用 墨记app)

千月灯塔读书会 第240天

【书名】《断舍离》

【作者】山下英子

【分享人】庆儿

【阅读日期】2021.08.02

【阅读页码】前言~第一章

【阅读感悟】按照上面阅读思考输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