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突然造访,令我措手不及,因为有很重要的事情需要单独和我交流,而我的父母恰好都在客厅,于是她便想要拉我进卧室私聊。我不好意思地告诉她,卧室很乱。她开始以为我只是客套,可当真的站到卧室门口看到全景时,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句,东西确实太多了。朋友走后,我决定整理一下房间,可是当我把那些好不容易才下定决心要扔掉的东西打包收拾出来以后,却被妈妈又捡了回去。她一边捡一边嘟囔,这个还能用,那个还没坏。她不知道,我并不是因为这些东西不能用了才扔掉,而是因为这些东西我不用才扔掉。我想扔掉的并不仅仅是垃圾,还有对物品的执念。我想透过整理物品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更加悠然自得。而这也是日本著名作家山下英子在她的著作《断舍离》中所倡导的。
山下英子生于东京,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大学期间开始学习瑜伽,并通过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随后便致力于提倡以这种概念为基础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改变意识,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从2000年起,山下英子便以杂物管理咨询师的身份在日本各地举行断舍离讲座,引起日本 NHK、TBS、东京电视台、《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各大媒体竞相采访,令断舍离讲座成为社会流行话题,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全民断舍离的热潮,参加讲座的学员也日益增多。正因为山下英子对于物质和精神断舍离的细致关注,才使得林依晨、舒畅、张德芬等诸多名人倾情推荐《断舍离》这本书。
什么是断舍离?
作者用了三句话来概括: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人生中的断舍离即为:“斩”断欲望,“舍”弃废物,“脱”离执念。
精炼简洁的三句话,将断舍离的精髓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为什么你会觉得断舍离很难?
很多人都有对物品的执念,总是觉得很多东西放在那里,未来某一天也许会用到。事实上这些屯积的物品带给我们的只有心理上的沉重感。山下英子在书中把这些总是无法放手的人分为了三类:
第一类:逃避现实的人
这类人通常工作上比较忙碌,待在家里的时间很短,整理家务的时候总是一拖再拖,能将就就将就,结果往往陷入恶性循环。
第二类:执着过往的人
这类人对于一些旧物都非常珍惜,舍不得丢弃,比如很久之前的相册、书信、纪念品等,因为看到这些物品时,他们总是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曾经难以忘怀的回忆,沉湎于过往快乐时光,对于现状的不如意选择了忽视。
第三类:忧虑未来的人
这类人总是担心“没有了某物就不行”,总想为遥远的未来提前做好准备或储蓄物品。
以上三种类型,其实并没有太明显的区分线,在同一个人身上可能会同时具有这三种的特点,只有占的比例的大小之分。我感觉自己就是这三种类型的综合体。
如何给自己的人生做“断舍离”?
山下英子提倡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进行“物品的断舍离”和“观念的断舍离”。只有两者同步,家务清理工作顺利进行,思维方式也逐步更新,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后,在物品数量减少到最适量时,再转移到“收纳”作业上。
观念上的断舍离:
首先要认识现状。把家里的衣柜、抽屉等收纳容器打开,把平时看不见的东西全部展现在眼前。
其次是停止自我否定。家里收拾不干净不全是女性的责任,不用太过自责。
第三是描绘家的具体构想。我们的目标不是为了收拾东西而收拾东西,而是实现我们想要过的生活。
物品上的断舍离:
首先拿出所有的物品,把那些“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毫不犹豫地扔掉。
接下来以自我 、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将这些物品进行取舍。取舍时可以考虑这些物品是否必要、合适或愉快?
最后把剩余物品进行收纳。
山下英子还归纳总结出五大整理法:
第一种:三分法。把物品按照大、中、小分类法进行分类,这种方法省时省力,且灵活度极高。
第二种:7·5·1法。按照空间的物量进行大致估算,把收纳的空间分为7成、5成和1成,
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占7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占5成、展示的收纳空间占1成。
第三种:1 out 1 in法。简单来说,就是新旧交替。比如你新买了一个包包就把旧的包包清理出去。
第四种:one touch法。就是物品“一键式”取法,也就是要求物品的放进、取出要方便。
第五种:自立·自由·自在法。这条法则主要强调的是物品摆放的状态,能“立”起来就立起来,要让使用者操作方便,物如其人,物品的摆放方式,间接地展示了主人的活法。
这五种整理方法并不仅仅适用于日常生活用品的整理,也适用于其他人、事、物,比如时间管理、欲望管理、目标管理等。就如《断舍离》这本书,并不是仅仅是一本关于日常生活整理方面的书一样。作者山下英子本人便是通过对物品的断舍离改变了心境,改变了人生。生命是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也是有限的,可用的能量也是有限的,我们要珍惜当下,放下执念。断舍离是整理,是收纳,亦是修行。山下英子说:“行动起来,可能从从扔掉一件不需要的小物件做起,时代赋予我们要拥有坚决果断的气势、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人生的勇气,才能做这个时代的主角。”著名演员陈数说:“我们要给物质做减法,给精神做加法。”
问问自己,你有多久没有整理自己的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