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作了一天,杜甫的裤脚还沾满了泥土,布满道道褶皱的脸上却充满了欣喜,因为刚插秧种下禾苗,他仿佛已经在盼望着秋收时的丰收景象了。
多亏了朋友们的资助,尤其是严武,住在成都草堂两年,暂时逃避战乱。杜甫不用悲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目前困境之时,尚且独善其身。这里不是桃花源,没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也没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情怀;有的只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村居生活。但就是这份静谧,在这段时间里滋养了杜甫疲惫的心。忆往昔峥嵘岁月,生活艰难困窘,经历丧子之痛;三吏三别道尽百姓疾苦,自己的政治理想更是无从施展。难得寻觅到这一处静土,颇为珍惜。
还在读书,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传入杜甫的耳畔,这是告诉春天的脚步来了。春雨润如酥,它一到来,小草就急忙地就钻出草地,迫不及待地吮吸喝着甘露。庄稼也敞开怀抱,尽情地拥抱春雨。真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是咱们老百姓最高兴的事情。
风,也来凑热闹。雨走到哪里,风儿就跟到哪里。他们一路作伴,有说有笑。风里带着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在润湿的空气中酝酿。庄稼里的瓜果蔬菜都笑了嘴。
春雨象妙龄女子那样缓缓而来,它不像夏雨的迅猛,也没有秋雨的忧丝,更没有冬雨的冷酷。它,婉转含蓄,充满着对自然,对世间万物的眷恋。真可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春雨如此及时,想到这,杜甫顿时喜笑颜开。他也禁不住推开窗户去瞅瞅,窗外的田间小路一片漆黑。万物都在默默地享受春雨的洗礼。放眼望去,只有江面上的渔船还泛着点点星光。衬托出一片宁静而又祥和的夜。他不自主地吟诵出“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春雨霏霏,杜甫安然入睡,说不定明天早上就能看到大自然焕然一新的景象呢!
第二天清晨醒来,他还未整理好衣裳,推开窗一看,一派万紫千红的景象,被雨水滋润过的花朵像是戴上了一串串珍贵,晶莹剔透的玉珠。而成都城又多么像一位头戴五彩花环的天使。微笑着看着人们。杜甫又喜得一句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大笔一挥,杜甫连忙写下春夜喜雨这首诗。丝毫不见往日的沉郁悲怆,展现的却是一派生机勃勃;因为此时杜甫的内心已经沉浸到大自然之中,与百姓共同分享这份喜悦。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带上锄具,杜甫欢喜地走出门外,吟诵着他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