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2日,江苏扬州的一对母子被发现死在了家中。
10月12日上午,死者便失去了联系,丈夫赶忙回到家中,发现妻子已经自缢身亡,孩子一动不动躺在床上,心跳已然停止。120随后赶往现场急救,但母子二人都没能抢救成功。
警方暂时没有透露案情的细节,但据有关人士透露,自杀的那位女士可能患有产后抑郁症。
据中国精神科医师协会统计,产后抑郁症在我国的发病率在7.3%~37.14%。出现情绪低落、悲观绝望、烦躁不安这些产后抑郁“症状”的产妇,更是高达50%~70%。典型的产后抑郁一般在产后6周产生,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其中,超过10%会发展成严重的抑郁症,而这个数据还在持续增长。
这可怕的数据表明,就像人会感冒发烧一样,这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其次,屡见不鲜的自杀事件,一次次在告诉我们,人们对产后抑郁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有的产妇家属甚至认为是产妇矫情;第三,产妇自己未必能在第一时间察觉这种心理变化,产妇可能会主动回避、不重视。最后在一地鸡毛中不断消耗、加重,在内外因的夹击下导致严重后果。
这对每一个母亲来说或许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而我也是一个孩子未满1岁,正处于产后抑郁阶段的新手母亲。经历了轮回的挣扎,崩溃、自愈、再崩溃的反反复复,我想我应该做点什么,即使微不足道。
那就从认识它开始吧!
01什么是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
产妇分娩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急剧下降,从而影响垂体前叶、肾上腺、甲状腺与内分泌变化致使大脑的功能紊乱,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下降。
具体表现:
表情阴郁、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困倦、悲伤哭泣、易怒烦躁、体重大幅增加或下降,自我评价过低甚至产生自杀或者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等一系列症状。
以下出现5条及以上(前两条为必须具备)且持续2周以上需要引起重视:
l 情绪抑郁。
l 对全部或者多数活动明显缺乏兴趣或愉悦。
l 体重显著下降或者增加。
l 失眠或者睡眠过度。
l 精神运动性兴奋或阻滞。
l 疲劳或乏力。
l 遇事皆感毫无意义或自罪感。
l 思维力减退或注意力涣散。
l 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的想法。
也可参考以下三低、三无、三自症状
如何测定: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贝克抑郁问卷(BDI)、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其中,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是最常见的测量工具。
02为什么会产后抑郁?
社会身份的变化、家庭角色的变化、哺乳喂奶、家庭关系等,是诱导产后抑郁的主要导火索。
电视剧《女心理师》中,关于产后抑郁的剧情,可谓人间真实。
詹璐,二胎妈妈,她面对心理咨询师说,她曾无数次想伤害自己的儿子,她觉得自己有罪,和杀人的凶手一般。这是何等的痛苦,才能让一个母亲生出想要伤害自己孩子的可怕想法!
产后,她变得极度敏感、消极,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觉得自己就是个免费的保姆。她觉得婆婆总是使唤她,老公也不够关心她。每天都没有自我空间,有的只是一地鸡毛。她知道自己病了,但没有人能理解和帮助她。
詹璐的自白:
一开始被迫离职,在家待产,到怀孕后期,肚子越来越大,每天只能坐着睡觉。女儿出生后的几年,觉得有太多事情离不开自己。“为什么要结婚?”“为什么要生孩子”?
“当看着她眼睛的时候,我知道这个不是她的错,是我选择生下了她。”
03产后抑郁了怎么办?
产妇家人:
l 关心孩子的同时更要关心妈妈,不要让她感觉自己失去了宠爱,尤其是另一半的关爱尤为重要。
l 主动聆听,不要带有否定和责怪的情绪。
l 用心安慰与鼓励她,陪伴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
l 不要用“妈妈”的身份绑架她。多帮忙带带孩子,让妈妈有自己放松的时间,支持她去做喜欢的事。
产妇:
l 找同频的人多倾诉。
l 可以多听听舒缓的音乐,缓解情绪的不安。
l 尝试焦点转移法,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事情上。
l 咨询专业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
04 写给产后抑郁的你!
同为宝妈,我和你们一样,经历过孕期严重孕反、宫缩生育之疼、涨奶疼、背腰疼、耻骨分离疼,甚至漏尿的尴尬。
本以为生完孩子,肚子就小了,却发现肚子像泄了气的皮球,失去弹性;因为长期熬夜,脸上冒出了很多斑点和痘痘,皮肤变得蜡黄;不再像从前那般爱打扮,穿个拖鞋睡衣就能带着孩子在小区闲逛。
我担心与社会脱节,我怕落后太远;担心我没有收入,另一半压力太大;担心孩子为什么晚上总睡不好,为什么拉血便,为什么会过敏,为什么有长不完的疹子,为什么会感冒......,我日渐焦虑,日渐烦躁。
尽管所有人都告诉我统一的似乎是标准的答案:不要着急,等孩子大点就好了!
很长一段时间,特别敏感,别人无意的一句话或者一个举动,我可以闷心里半天。那时候,我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病”了的,变得易怒暴躁。我和詹璐一样觉得另一半不够关心我,没有替我分担,无从排解,没有人能理解我,常常夜不能寐。
最糟糕的是,时间的累积,心理的煎熬和身体的虚弱与疲惫同时达到了顶峰,面对夜醒极度频繁睡不好的宝宝,我开始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气、怒吼、拍打,我仿佛也成了詹璐口中的“罪人”,而后陷入极度的自责与无助中,反反复复。
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我真的出问题了。
好在,我是一个从不放弃自我的人,我知道我应该及时寻求帮助。于是,我开始在宝妈群里分享心情。在这里,她们的同理心与鼓励让我找到了很多安慰,因为我确切的知道这里的人是真正懂我的,并且,我们是在“并肩作战”。她们不是仅仅会告诉我,熬过了就好的一群人。
你看,我还在这里收获了重要的朋友!
亲身经历的温馨提醒:
如果你也在经历着情绪的折磨,不如尝试以下几个举动:
l 打开我们的心,走出去,去和同频的人多倾诉多交流,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l 如果可以,请适度放手,孩子需要和不同的人相处,你也需要一点自我空间。
l 和另一半深度交流,获取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另一半参与进来,另一半才是帮助我们走出来至关重要的一点。
l 尝试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转移注意力,或者可以学一门技能。如果你有工作更好,工作占据的时间,可以“节省”很多无谓的烦恼。
总之,只有真正步入婚姻的人,才能够写好生活的一地鸡毛。我希望你我都好!